首页 - 经济 > “超英赶美”好不好(每月经济观察)

“超英赶美”好不好(每月经济观察)

发布于:2017-01-16 07:4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超英赶美”好不好(每月经济观察)”,希望大家喜欢。

“超英赶美”好不好(每月经济观察)

陆娅楠

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英、美。经济如果过度金融化,可能会导致经济体内出现若干“血栓”,应当尽快疏通

2016年年末,经济圈的“贺岁片”一部比一部火爆。

先是“一个萝卜章引发的危机”,令市场措手不及。12月中旬,国海证券一个债券团队的负责人出国失联,可他以“萝卜章”冒用国海证券名义进行交易,令廊坊银行代持的百亿元债券出现浮亏。此后,20多家金融机构被曝光“踩雷”,导致国债连续几天开盘急跌。可以说,一个券商的行为,几乎引发整个市场的信用风险。

再是“企业家曹德旺‘被跑路’事件”,引起舆论哗然。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年末接受采访时谈及去美国投资十几亿元建厂,结果被不少媒体解读成“曹德旺要跑路”。尽管曹德旺再三声明“跑路说”子虚乌有,但是实体经济税负高不高的话题引爆舆论场。

最后是“高调批评保险‘野蛮人’”,这也是年末资本市场的一出戏。除了“宝万之争”,格力、伊利等众多明星企业也在资本市场遭遇保险业举牌。实体经济的抵制,保险资金的强势,不仅引来证监会喊话,甚至保监会也在年末强调“保险姓保”。

这三部“大戏”表面看来没啥关联,却恰恰反映出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尽管连续三个季度的6.7%,让中国经济看起来波澜不惊,但虚拟经济有所膨胀,实体经济困难不少,“脱实向虚”苗头显现。

比如,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8.5%攀升至9%左右,而美国、英国这一指标仅约7%—8%,日本和欧盟甚至低于5%。

中国金融业“超英赶美”不好吗?“虚胖”体质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向好。一方面,充裕货币下实体经济仍喊融资难、融资贵。承受过高杠杆的企业往往效益下滑,影响百姓就业和增收。另一方面,资金体内循环、击鼓传花,导致楼市、大宗商品市场泡沫显现。换言之,中国经济如果过度金融化,可能会导致经济体内出现若干“血栓”。“栓塞点”就是“风险点”,如不尽快疏通,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运行。

正是看到这些“血栓”及其危害性,2016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从2017年的经济工作任务来看,无论是“三去一降一补”,还是振兴实体经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都有利于遏制“脱实向虚”,化解潜在风险,为经济运行培育健康可持续的新动力。

改变“脱实向虚”,首先要抓去产能。去产能不仅能调节市场供需,恢复企业投资经营信心,还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牵引性作用,为完成其他四大任务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处置僵尸企业这样的“风险点”,既可以拔掉“输血管”,有利于去杠杆、降库存,也可以将“输血”资金用于补短板。

改变“脱实向虚”,还得去杠杆、挤泡沫。从中国企业500强近几年的经营数据看,260家制造企业净利润总和不足17家银行利润的40%,可以说金融业吃掉的不仅是实体经济的“保命钱”,更是自己的“续命钱”。只有疏通“堰塞湖”,开辟“防洪渠”,重设“蓄水池”,将金融之水重新引流入“实”,经济运行才能继续平稳向好。

2017年,新戏大幕已徐徐拉开。在电影院里,观众总希望多些拍案惊奇,但这出真实的改变“脱实向虚”的大戏,我们真心期盼,虽荡气回肠,却终究平稳演绎。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16日 17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