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中国金融博物馆携手宜信开展金融启蒙系列讲座

中国金融博物馆携手宜信开展金融启蒙系列讲座

发布于:2016-01-25 17:44:00 来源:中国网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中国网的“中国金融博物馆携手宜信开展金融启蒙系列讲座”,希望大家喜欢。

1月17日,宜信公司联合中国金融博物馆、中国金融启蒙中心主办的金融启蒙系列讲座首次讲座于互联网金融博物馆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全球金融启蒙报告》解读及中国金融启蒙教育”。中国金融博物馆馆长理事、中国金融启蒙中心副秘书长白丽华女士,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徐秀玲女士与听众们共话金融启蒙。

金融启蒙和金融教育一直是各国、各界以及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金融知识与个体储蓄、投资、借贷等金融行为的决策能力紧密相关。目前,金融产品及金融行为日趋复杂,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多元化,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也同样多元化,如果忽视金融启蒙教育,会带来金融知识不足,这样的个体难以充分享受金融服务,也难于做出对自身有利的金融决策。

中国金融博物馆馆长白丽华

金融启蒙教育迫在眉睫

中国金融博物馆馆长白丽华认为,《全球金融启蒙报告》提出了普世型的金融素养和价值观是我们与全人类共同成长的财富,落后就会被淘汰,强调金融启蒙对中国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仅有1/3的成人对基础金融概念有了解,而其余数十亿的人群并未完全准备好面对快速发展的金融社会。信贷产品越来越普及,政府极力促进金融快速发展,但人们缺乏基础金融知识,这很易导致不理智的过度负债、违约甚至破产。而这一现象尤其容易发生在女性、穷人、缺乏教育的群体身上,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极度脆弱,往往一经打击便无法振作。同时这些人群往往由于身份特殊,普遍成为政府普惠金融福利政策的目标人群,但由于他们的金融启蒙程度低,无法充分利用好这些机会。根据标准普尔发布的2014全球金融启蒙调研报告,得出5个主要结论:世界整体金融启蒙水平低,仅为33%;数量能力与通胀是了解程度最高的两个概念;风险分散是了解程度最低的概念;女性较男性金融启蒙程度低,女性的调查数据为30%,男性为35%;年轻人是金融教育项目容易推广的群体也是金融教育重要的目标群体。

白丽华认为,中国金融启蒙教育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这也是普惠金融惠及大众的目标所求。

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徐秀玲

宜信:金融教育可以改变个人命运

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徐秀玲表示,宜信深知金融启蒙对青少年的重要性,很早就意识到需要对青少年和大学生进行金融教育,因此通过了一系列的方法和举措,帮助他们建立正确财富观念,学会支配金钱而不是受金钱的支配;激发创新思维,掌握理财投资基础理论,找到积累资产的方法;理解富人的思维,正确地认识和使用金钱;认识和重视信用,学会积累和利用自身信用价值。

当前宜农贷已经累计出借超过一亿元爱心资金,并成为清华经管学院MBA课程经典案例。宜信不仅关心贫穷人群的发展,也关注广大小微企业主的成长。为此宜信专门设计了管理和创业能力培训课程如宜农贷、宜信V课、小贝壳和贝壳少年等财商教育课程,以及建立人大宜信信用管理发展教育基金、中国政法大学消费者权利保护教育基金等活动,专注于为小微企业主及有创业人群提供在线微视频课程,促进学习者快速提升个人能力,实现创业和管理的成功。

宜信公司认为,必须通过金融教育才能帮助消费者充分了解金融,利用好金融,正视与承担风险,并懂得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同时,也只有通过金融教育才能让人们认识信用的价值,懂得积累信用、利用信用,从而让穷人改变命运,让金融真正服务到社会的每一个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