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没了高收益“宝宝”怎么办(金海观潮)

没了高收益“宝宝”怎么办(金海观潮)

发布于:2015-07-20 08:02:00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没了高收益“宝宝”怎么办(金海观潮)”,希望大家喜欢。

没了高收益“宝宝”怎么办(金海观潮)

王 观

■收益率的下降,对于互联网,既是挑战,也是再上台阶的动力。未来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要得到市场认可,就不能只是简单地模仿追随

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头顶上的光环正慢慢褪去。

以互联网理财的代表性产品余额宝为例,其7日年化收益率自6月16日首度跌破4%后,便一路下行,7月9日跌至3.42%。不仅余额宝,其他类似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也是一路走低。数据显示,7月9日,68只互联网“宝宝”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3.61%。其中,收益率超过5%的仅有4只,收益在3%以下的宝宝有13只。种种迹象显示,“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下滑很可能不是短期趋势。

伴随着收益率缩水,“宝宝”们的吸金能力也在下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余额宝规模为6133.81亿元,较一季度末萎缩了977.43亿元,降幅达13.74%。据统计,截至6月份,国内“宝宝”类理财产品数量达68个,较2014年底减少11个。

互联网理财曾在很短时间迅速掀起热潮,与其低风险高收益有很大关系。诞生之初,“宝宝”们的收益率长时间稳定在五六个百分点,有时甚至更高。为何这个高收益时代如此之短?

一方面,互联网理财收益率的下滑,是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积极信号。“宝宝”们之所以一度能够提供明显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根本原因在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竞争不充分。然而,一年多来,这方面的情况已有很大改观。随着存款利率上限不断提高、大额存单推出等,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市场分割状况也已得到很大程度扭转,这让“宝宝”们的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互联网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各家银行也纷纷开始推出自己的“宝宝”类产品,盘子变大了,但资金投向有限,激烈的竞争使得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

另一方面,市场资金价格的走低,也带动了“宝宝”们收益的下降。目前,我国实行稳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今年以来的几次降息降准后,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都在下降。“宝宝”们的主要投向是协议存款,年初至今协议存款利率也在下滑,“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自然走低。

在海外市场,类似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一直没成气候。有人因此产生疑问,没了高收益的“卖点”,“宝宝”们还有未来吗?其实,即使收益率有所下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优势依然存在。余额宝等产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思维的深化运用,除收益率方面的因素外,它们还有进入门槛低、实时买入赎回、操作简单便捷等特点。通过互联网理财,投资者不仅能获得收益,还可以网上购物、支付水电费、电话费、买火车票、买电影票等。这样的便捷性,是其他理财产品难以比肩的。

当然,收益率的下降,对于互联网理财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再上台阶的动力。在高速发展阶段,市场热情高涨,在产品设计上几乎不需要动什么心思,虽然各家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却一样会受到投资者追捧。显然,这样的“好日子”已经不再有了。未来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想要得到市场认可,就不能只是简单的模仿追随。作为理财市场的新生力量,互联网理财应坚持创新特色,紧扣投资者需求,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服务的个性化和客户群的细分化等,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毕竟,市场需求至上、注重客户体验才是长远生存之道。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0日 18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