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经济时评:打破刚性兑付利于释放风险

经济时评:打破刚性兑付利于释放风险

发布于:2015-04-29 07:42:00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经济时评:打破刚性兑付利于释放风险”,希望大家喜欢。

打破刚性兑付利于释放风险(经济时评)

姚懿文

“天威债”无论最后是否得到兜底,都会强化违约常态化和市场化的预期,都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长期来看,打破刚性兑付是促进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4月21日,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保定天威集团宣布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中期票据“11天威MTN2”无法按时兑付本期利息,这被市场广泛解读为开启了国企债券违约的先河。有券商分析认为,天威中票违约是公募债券市场打破“刚性兑付”的一起里程碑事件。然而,就在市场热议违约之时,一家财经媒体日前称,天威集团获得建行贷款援助,“刚性兑付”魔咒再现,定性债券违约为时尚早。

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历来“屈指可数”,以中小企业私募债为主,从后续影响上看对市场的冲击力度有限。早前,因逾2亿元的资金缺口,“ST湘鄂债”成为资本市场首单本金违约的公募债,这在债券市场掀起了一番波澜。而“11天威MTN2”是在银行间债市发行的中期票据,与交易所债市相比,参与银行间市场交易的机构资质相对较高,大部分是国企,发行额度也更高,一旦发生违约,对市场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天威债”未能按时付息,有公司经营不善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压力加大的因素,利息金额不到900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各利益相关方来说并不难消化。短期来看,如果解决了利息兑付问题能在一段时间内挽回投资者损失,给企业资金链减轻压力,为转型和发展争取时间和机会。但在2016年到期之时,15亿元的本金能否得到偿付,才是更受市场关注的问题。

我国债券市场过去一直存在隐性信用背书,长期以来公众形成了“买了债券本息定会兑付”的刚兑预期,导致收益率曲线难以形成,债券产品风险定价机制没有健全,金融资源持续错配,市场行为趋于扭曲,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

长期来看,打破刚性兑付是促进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曾表示,“我们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清算”。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过剩产能深度调整,局部金融风险将逐步释放,微观经济体的信用链条将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若干债务违约事件理应成为债券发展市场化进程中的具体实践,这不仅可以为过去信用盲目扩张“刹刹车”,为系统风险的堰塞湖“导导流”,更将稳步释放市场风险,有利于风险与收益匹配,促进市场长远发展。

从各方反应来看,“天威债”无论最后是否得到兜底,都会强化市场对于违约常态化和市场化的预期,都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过去,投资者往往过于看重发债主体。如果发债主体是国企,那么其发行的债券会获得较高的评级,即使主营业务或项目是过剩产能。未来,投资者应当将资金投放在高资质的债券产品上,优化资源配置,让资金真正帮助到好的项目和企业。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29日 10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