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互联网巨头彼此“封杀”红包在飞,围墙要推

互联网巨头彼此“封杀”红包在飞,围墙要推

发布于:2015-02-12 08:17:00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互联网巨头彼此“封杀”红包在飞,围墙要推”,希望大家喜欢。

为争抢移动支付美味蛋糕,互联网巨头彼此“封杀”红包在飞,围墙要推(经济聚焦)

本报记者 王 威

2月11日上午10点,支付宝红包整点开始“撒钱”。微信朋友圈瞬间“沦陷”,充满了各种红包兑奖码的截图照片,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吐槽。而这只是这场红包盛宴的开胃小菜,支付宝宣称春节期间将送出10亿元红包。对此,微信不甘示弱,宣称将推出“摇红包”活动,送出超过5亿元的现金红包。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电商红包大战拉开大幕。支付巨头们出手如此阔绰,用户真的得到实惠了吗?

早在2月2日,支付宝钱包的“新春红包”就增加了分享到微信和QQ的功能,一时间,微信好友群被支付宝红包频繁“刷屏”。然而这一分享接口只存在了8小时,便被微信“封杀”。微信方面对此表示,他们自己的红包都恪守不进朋友圈的原则,支付宝“实在太挑战我们底线”了。

故事也许才刚开始。

“封杀”背后:难以绕过的利益之争

使用不同APP尝试了多次之后,在校大学生张冰选择了放弃。身为一名音乐爱好者,她习惯通过微信将喜爱的音乐推荐给朋友。“突然就不能了,虾米音乐分享不了,网易云音乐也不行,难道只有QQ音乐才能往微信转发了吗?”这令她感到不痛快。

在此之前,微信店铺的不少商户已经发现,他们的网店无法使用支付宝收付款。卖家们只能看到一个“淘宝屏蔽了来自微信的浏览请求”的页面提示。

对此,支付宝方面表示,并没有屏蔽微信平台商家的任何接口调用请求,而是微信将微信平台上所有与支付宝相关联的链接或请求全部封杀。

这样的措辞很难不让人联想到3Q大战时“二选一站队”的情形。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这一系列封杀,与腾讯、阿里两大巨头对移动支付入口的争夺不无关系。

2014年,移动支付飞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达2.17亿人,相比去年增长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也由25.1%提升至39.0%。

庞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前景,使得移动支付成为互联网巨头眼中一块美味的蛋糕。阿里和腾讯,则是分蛋糕的“大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还披露,2014年网络支付市场中,支付宝拥有88.2%的品牌渗透率,银联支付次之。微信支付后来居上排第三,渗透率为21.5%。

去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走红,为微信支付打了一场推广胜仗。分析人士指出,今年阿里带着支付宝红包杀向微信,是想打一场复仇之战。而阿里之所以能迅速应变,用“口令红包”成功绕过微信的拦截,很可能是一开始就预料到了这次“封杀”。

在业内人士眼中,这一系列“封杀”背后的利益之争才是根本。

“围墙”高筑,有损行业生态

“我们没什么好抱怨的,毕竟那是他们的地盘。”网易云音乐在回应中如是表示。

北京律协竞争与反垄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魏士廪分析表示,“当企业在有了一个大平台的绝对优势之后,他有能力去屏蔽、去定规则,这是他作为管理者的优势。”

这样的先天优势,腾讯有,阿里也有。前者在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方面独具优势,后者则拥有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对方的盔甲正是彼此的软肋——类似“封杀”事件,也早在两者之间多次发生:

2013年8月,阿里掐断微信数据接口,转而与合作者新浪微博账号打通。随后,淘宝又切断了外链二维码的入口。

2013年11月,微信封杀阿里旗下即时通信软件“来往”,手机淘宝关闭了从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

2014年11月下旬,微信封杀了快的红包的微信分享。11月25日,阿里入股的新浪微博禁止用户利用微博推广微信公共账号。

互联网的精神在于共享。不过,就几次“封杀”情形来看,通往开放的互联网之路,似乎人为竖起了一堵“墙”。

“把竞争对手拒之门外,你防我、我防你、大家互防”,张毅表示,看似开放的互联网中,“围墙”高筑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对整个行业生态来说,‘围墙’不是件好事,它违背了互联网的精神,虽然能带来短期的利益,长久看弊大于利,甚至可能造成固步自封的结果”,张毅认为,“好比是一所大学的食堂,不光只让自己的学生吃,还限制学生出去吃。这样学生吃不好,长远看食堂的饭菜也很难进步。”

为用户“松绑”,携手走向开放

此次“封杀”事件中,用户扮演的,就是这样“吃不好”的角色。当然,在各家宣传使用的表述中,“用户体验”还居于核心地位。微信称:“我们绝不容许有人打着红包的名义进行朋友圈恶意营销,破坏朋友圈体验。”阿里也曾表示:“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用户感受和控制交易风险,我们暂时停止了与微信相关的应用在服务市场的订购。”

张冰对这样的说辞嗤之以鼻:“说的好听,可最终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我觉得自己被‘代表’了。”

“用户的忠诚度有限,靠捆绑和限制是留不住的”,张毅认为,如果给用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一旦遇到更好的选择,他们会果断离开。

魏士廪则指出,如果企业对自己的技术创新更有信心,更具长远打算,开放是更好的选择:“用户有自己的判断,开放的企业更能赢得用户的尊重,绑架用户只会遭到厌恶。”

更多业内人士表示,走向开放是世界互联网市场的大趋势。苹果这样自给自足的公司也开始接受第三方浏览器和输入法,这在过去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国内呈现的则是另一种景象。虽然从几年前起,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等在内的各主要互联网公司都纷纷举起“开放”的大旗,大力发展开放平台,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时而发生的封杀事件,让人不禁对大佬们的开放性产生质疑。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互联网界开放与封杀并存,随着各巨头在各自领域话语权的不断扩大,“封”字诀思维可能继续盛行,表面上谈开放、做生态,背后还是搭建自己的森林和围墙。

“真正强有力的公司,应该尝试着,推倒那堵墙”,张毅如是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12日 10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