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经济时评:遵循自然规律推动可持续发展

经济时评:遵循自然规律推动可持续发展

发布于:2014-08-04 07:55:00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经济时评:遵循自然规律推动可持续发展”,希望大家喜欢。

遵循自然规律 推动可持续发展(经济时评·如何理解“三个规律三种发展”②)

林丽鹂

目前,我国大气、水、土地污染形势都很严峻。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走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具体来讲,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桌上有两张关于“鸟巢”的照片,一张是2008年北京办奥运会时拍的,天空蓝得有种透明感;一张是2013年看演唱会时拍的,灰蒙蒙的雾霾遮天蔽日,口罩是最深的记忆。

蓝色的奥运天空,来自于化工厂停产、工地停工、汽车限号等一系列作为。显然,城市找回蓝天清风是可能的。但长此以往,消费减少、就业下降、经济增速下滑,我们又能否承受?

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必须处理好的一组关系——经济发展和自然规律的关系。

总体来讲,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索取资源、空间、生态服务,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样的作用和反作用之中,人类逐渐明确了自己在自然界最大的自由就是在自然规律允许范围内做出最有利的选择,一旦违反自然规律就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比如,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就付出了沉重代价,伦敦、洛杉矶等城市的烟雾事件曾令人怨声载道,治理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而西方几百年逐渐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多年中集中出现。目前,我国大气、水、土地污染形势都很严峻。而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仍然想尽办法阻挠环保执法。近年来曝光的血铅超标、违法排污等事件,很多都是地方政府“挂牌保护”的恶果。不遵循自然规律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正在中国大地上显现。

形势刻不容缓,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走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具体来讲,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首先转变发展方式,摒弃粗放增长。本届政府出重拳化解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产能过剩,不断提高砖瓦工业、锅炉、有色等数十个行业污染排放标准。其次,注重运用经济工具。在高环境风险行业试点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北京、广东、天津等地的碳排放权交易已相继鸣锣开市;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在推进;环境税改革在加速;资源税改革在酝酿;生态补偿机制在建立……这些都是要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企业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首先要改革考核体系。十八大以来,各地纷纷取消了对生态脆弱区以及限制开发区的GDP考核指标,提高了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在考核分值中的权重。并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对越界者处以重罚。其次是加强法治建设。今年4月,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通过了审议,提高了生态环境执法的刚性和权威。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首先要转变理念。国家领导人提出“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这正是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转变。其次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快速的经济发展让奢侈浪费、消费主义迅速滋生。十八大以来,官方出台了厉行勤俭节约的“八项规定”,民间开展了反对铺张浪费的“光盘行动”,低碳环保正成为新的社会文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提高。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首先是信息公开透明。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中央气象台历史上第一次针对雾霾发出预警,环保部门开始定期公布重点监控企业的排放数据。其次是鼓励公众参与。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专门突出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三是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众多企业、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的“中国低碳联盟”去年正式成立。共建生态文明的大门在打开,社会力量在凝聚。

7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事实证明,遵循自然规律、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同呼吸就应共奋斗!不仅为自己,也为我们的后代,建设一个美丽中国!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4日 10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