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超过2500家德国中小企业拉近中德距离

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超过2500家德国中小企业拉近中德距离

发布于:2014-06-09 20:48:00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超过2500家德国中小企业拉近中德距离”,希望大家喜欢。

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超过2500家,其中超过3/4为中小企业

德国中小企业拉近中德距离(本报驻德国记者 黄发红)

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日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1%德国民众认为德国未来应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比认为应同美国合作的民众比例还高出5个百分点。这出乎人们的意料,也引起了德国媒体关注。专家认为,这与德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中德合作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

德国中小企业虽然名声不太大,却占德国企业总数的约99%,构成了德国经济的基础,因此被喻为德国企业的“隐形冠军”。德国中小企业普遍看好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超过2500家,其中超过3/4为中小企业。“德国中小企业如果要成为或者保持世界市场的领军者,就必须去中国。”德国“隐形冠军”概念提出者赫尔曼·西蒙教授对本报记者说。

德国民众认为,德国同中国之间的合作还有很大拓展空间

今年初,德国政治家提出应加强德国在国际上的作为。科尔伯基金会5月初就这一问题对1000名德国民众进行了调查,并询问被调查者德国未来应该加强与哪些国家的合作。调查结果显示,德国民众首先倾向于同法国、英国和波兰合作。但令人意外的是,认为德国应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民众占到了61%,比认为应加强与美国合作的民众高出5个百分点。

对于该调查结果,科尔伯基金会国际政治处负责人托马斯·保尔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德国民众眼里,德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还有很大拓展空间。2013年,中德贸易额达1616亿美元。中国是德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超过美国。

务实的德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奠定中德合作民意基础中功不可没。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本月4日对德中经济界代表表示,目前有超过2500家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投资金额近400亿欧元。据统计,在中国投资的德国企业超过3/4为中小企业。

“如果想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在中国生产”

德国的中小企业一般只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因此大多名声不大。但这些中小企业极具创新能力,往往能成为该领域世界市场领军企业。

西蒙对本报记者说,对德国企业而言,中国首先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未来10年,中国市场潜力仍十分可观。其次,作为生产和研发基地,中国对于亚洲和整个世界市场来说,都具有重要地位。“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如果想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在中国生产。”

“中国不仅为大众、西门子、巴斯夫这样的大型德国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更为大量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沃土。”西蒙对本报记者表示,德国中小企业如果想成为或者保持世界市场的领军者,不仅应在中国建生产工厂,还应在当地设计研发。

西蒙认为,中德两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相互竞争,中国企业未来将是德国企业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但越是有竞争的地方,相互合作的机遇也越多。”他说,中德同为世界上主要出口国家并不是偶然。德国在技术上有领先优势,产品质量好,但价格不便宜。中国在技术上不断赶超,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中德企业在生产的产品种类和应用领域具有互补性。

“中国工程设计师和建筑公司是公认的最愿意接受新科技的”

“从20年前第一次来中国,海瑞克公司就感受到了中国和中国人的热情。”德国海瑞克公司总裁海瑞克博士告诉本报记者。海瑞克公司生产用于挖掘地铁、交通隧道的工程盾构机设备,在该专业领域领军世界市场。“我们对继续投资中国、在中国建厂、培养员工充满信心。中国承包商注重质量、信誉和创新,而且项目过程也处处体现公平、专业与合作。”

海瑞克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对盾构机的大量需求,15年前就在广州建立了工厂。海瑞克公司目前深深扎根于中国,建立了5家销售和服务网点,4个设备生产和组装厂。公司雇用了近800名具有良好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中国员工。海瑞克每次在中国投资建厂,不管是在东部还是西部,都取得很好的成效。这样的布局,可以让海瑞克公司从中国向亚洲和世界市场供应产品,让公司在很短时间内组装机器设备,并根据项目不同要求配备相应服务。

“中国工程设计师和建筑公司是公认的最开放灵活、最愿意接受最新科技的。”海瑞克说,2000年以来,海瑞克公司已经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约280台盾构机,挖掘的隧道总里程达到了约700公里。他说,当前,中国城市地铁交通系统建设正快速、有序、高效进行,这样的发展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对海瑞克而言,中国是一个充满潜力和前景的发展环境。

海瑞克表示,中德合作不仅可以让双方在经济中获益,还让双方在文化、科技上相互促进。海瑞克十分注重在员工和企业管理层面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海瑞克公司在中国工作的德国员工,还曾获得中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玉兰纪念奖”等奖项。这让德国员工倍感自豪。

(本报柏林6月8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09日 03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