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宝剑锋自砥砺出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宝剑锋自砥砺出

发布于:2014-01-09 16:49:00 来源:国际商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国际商报的“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宝剑锋自砥砺出”,希望大家喜欢。

——记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神朔铁路朱盖塔站万吨扩能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霍晓东

朱盖塔车站接触网悬挂调整

没有春种夏长,就难有秋收冬藏,这是世间万物生长的规律;没有知识和阅历,也就难有建树和作为!这是人生成长的规律。所以,古人道:“十年磨一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也提醒人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步都需要走正、走实。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神朔铁路朱盖塔站万吨扩能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霍晓东的成长历程中就遵循着这一规律。这位本科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知识分子,从一名项目接触网队技术员做起,历任工程部副部长、工程部部长、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二公司电气化分公司经理,历经7年的努力和磨炼,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二公司精通技术、善于管理、独挡一面的优秀青年才俊。7年间,霍晓东先后参建了徐连铁路电气化项目、南同蒲扩能改造、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组织参编的《提高接触网工程硬横梁施工率》的QC成果先后获得集团公司一等奖、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多次获得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二公司“十大希望之星”、“企业建设先进个人”、“优秀项目总工程师”等称号。这些对于一个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知识丰富、阅历深厚的佼佼者。

“富二代”的选择

早上6点起床,7点半开会,到现场检查一遍,午休一个小时,下午或内部研究,或拜访客户,或自学,直至晚上听汇报总结,晚24点入睡。

这条粗略的时间线罗列的是霍晓东常态化的工作内容。

霍晓东在项目工地上

“一个月,最少有20天必须到施工现场走一遍,5.4公里长的施工正线距离,走一遍需要近4个小时”,霍晓东说起这些,记忆犹新。

简单计算,从2012年8月进场到2013年11月节点工程开通,16个月近480天的时间,霍晓东有320天到现场巡查,行走1728公里,是北京到鄂尔多斯距离的一倍有余。他的体重也减少了整整20斤。

说他拼命,他笑笑,“工作不就是这样吗?哪一个项目经理不是没日没夜的干活,又有哪一个能踏踏实实吃口饭?瘦了挺好的,现在流行瘦啊!”

自古燕赵多豪杰。霍晓东来自冀中一个有名的县城,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本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家当个小老板,他却毅然选择在施工企业工作。“我是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的,学的就是电气化专业,到这里来是学有所用。躺在父辈财富上的男人没有出息,我还年轻,是男人就要赤手空拳闯一闯。”

带着这样的激情,霍晓东2006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二公司,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刚到现场,我就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你知道分配我做什么吗?”霍晓东回忆当初刚入职,手比划着说,“挖坑!”

挖坑,成了这名大学生到工地的第一课,“那时我心理落差大极,情绪低落,真想辞职。”

“有一件事,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霍晓东说。

2006年8月,霍晓东刚上班一周,在连云港一个施工现场挖坑,天在下雨,员工们身上弄了一身泥。收工后,来接他们回驻地的面包车已经在等待着,然而面包车司机却嫌他们身上有泥,怕污了车子,让他们洗干净再坐。霍晓东怒火丛生,但还是和工友走到旁边的小水塘处准备清理。雨天路滑,心中带气,一跤就摔进了水塘。又气又恼,当时,他做了个决定,回宿舍收拾东西,走人!

回到驻地,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二公司总经理钟勇站在院子中间,等着。

钟勇可能估计到这些刚分配来的大学生,遇到挫折会有情绪,就分别找他们谈心,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悟。钟勇说,立杆,只有立得正,才能站得稳;只有立得直,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霍晓东说,“我能成为现在的我同那次谈心有很直接的关系。到现在,项目部进了大学生,我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找他们谈话,也会召开座谈会,让历届到项目部来的大学生谈感想诉规划,这也是一种传承。”

磨练中成长

在这样的传承中,成长的过程被见证,成长的味道被品味,霍晓东留下了,这一留,就从最普通的接触网队技术员,以理论和实操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徐连线一名工程部副部长。

工程技术人员优化方案合力攻坚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三个阶段锤炼了我,徐连线算是第一段吧,”霍晓东淡淡一笑说,“在那段时间,我逐渐意识到在任何地方,都要做一个立得正、站得稳的人,不能混日子。”

他成为工程部副部长之后,对照资料、图纸、文件,把所有与施工有关的关键数据、文件存储位置记得一清二楚,简直就是一个媲美电脑的施工“资料库”。“其实做这些,同岗位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同自己做的事情有关,要体现出存在的价值。”

为了能够真实掌握这些数据,霍晓东白天在施工现场,晚上等别人都睡了,用台式机手写计算软横跨的相关数据。“那时候真是没有时间,裤子扯破了都没时间去缝,公司老总看到后,还开玩笑地说,‘裤子都露肉了,原来你也是这样白的?’天天下现场,脸早就晒得黑黑的了。” 霍晓东说。

付出总会有收获。二公司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二公司算软横跨算得最好的是霍晓东”,就连业主都知道二公司有个软横跨一算成型的霍晓东。

挫折中奋发

包昌军,是朱盖塔项目的总工。“我是在徐连线认识霍晓东的,当时,他对我的‘折磨’,我至今忘不了。”

工程准备交付了,包昌军负责最后竣工图的绘制,当他花了一个礼拜多的时间,走完全程绘制成一张竣工图最后交予霍晓东审核时,包昌军说,“霍晓东要求竣工图上必须标明电力线跨接触网和信号机位置,我根本没有在意,按照要求竣工图上标不标明这些皆可,但是他严格要求必须标明。”

“80”后青年突击队

结果可想而知,霍晓东带着包昌军又重走了一遍100多公里长的线路。“那个冬天异常寒冷,线路周边没有人家,取暖只能是路边堆点树叶烤火,没有热食,拿着早上带着的馒头就着矿泉水,就是一顿午餐。”

这样“吹毛求疵”的要求,让包昌军认识到,“以后做任何工作都要用心尽力,问心无愧。”

“做事情就要做好,要不就不要做,一次能完成的工作,不能给中国铁建丢人,要把所有的隐患消于无形。”霍晓东说。

出色地完成徐连线的施工后,霍晓东先是在南同蒲担任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工程部长,两个月后又转战到了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任项目总工程师。

“这应该算是第二阶段。到了京九,有些人说,我能当好工程部部长,但不能成为一名项目总工,我特别不服气,就要证明给他们看。”

霍晓东出去测量,做到晚上11点,早上6点起床;中午带面包和火腿肠,就是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定测的时候,他除了两个隧道没去,所有线路是一个尺子一个尺子测过去的。当最终提交方案时,他提交了包括资料、问题、文字、图片和解决方式的全盘方案。

京九线改造后一次性顺利开通。这是对他工作的最好奖励。

“15分钟到20分钟,要更换一组软横跨,这是对我成为陇海线大修项目副总经理最大的压力,也是对我抗压能力的锻炼。如果稍微操作不当很容易逼停列车。”说到这里,霍晓东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幸好,我们是一群不服输的年轻人,才能挺过去。”

陇海线大修结束后,有半个多月的时间,霍晓东无法从压力中释放。“当时,都有心不干了,准备开个洗车房什么的,可是接到了单位的电话,想让我到朱盖塔项目部当项目经理,想想,我又动心了。”

对工作的热爱成为他难以割舍的情怀,“一旦有机会,我还是想继续做下去,因为有感情了。”

霍晓东用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普通技术人员到项目第一管理者的蜕变,更是完成了从一个刚出校门的青涩学生到施工现场技术超人的飞跃,对于这些,他并不认为仅是自己的努力成果,“公司领导这么信任我,把项目交给年轻人,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更大。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做人的原则。”

霍晓东用最华美的曲线,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成就了属于自己和团队的荣光!

渗透中创新

“我要求写总结,年底还要将每一位员工的12份总结装订成册,发放给每一名员工。每天都要开会,每次必须有会议纪要,不管是项目部还是架子队,都要这么做。这是在培养每一位员工的习惯,不仅是在工作中。”霍晓东指着面前厚厚的工作总结和会议纪要说。记者了解到,虽然二公司本身有会议纪要成册建档的传统,但朱盖塔项目的会议纪要完整程度,恐怕在整个集团都无法找出第二份。

记得,某外国刊物记者在采访众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后发现,他们无一例外地觉得自己的成功来自于幼儿园时期得到最好的教养素质教育。初入职场,对于年轻的80后而言,就像是在职场的幼儿园中,但是他们在霍晓东的带领下,用近乎苛刻的会议制度、总结制度规范自己的职业生涯,“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深受益处,对我今后都是特别有好处的,”工程部长李嘉鹏说。

霍晓东略显自豪地说:“我采取末端管理和细节管理的思路,在我们的团队中,营造出一种氛围,想混日子的人呆不住,有想法、能进步的年轻人最受鼓励。”有创意的管理方式,让项目部充满了活力,打造了独特的霍式管理模式。

管理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创新展现在每一个微小,所以最终有了施工方式最大的创新——站前领着站后跑。回溯这种方式的产生,如果说这种创新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那么这是一定结果而绝非原因。原因在于日常的积累和精细的管理。

然而对于创新,霍晓东有自己的认识,“这种施工工法,是在我们大量积累和经验基础上的,而非拍脑袋的决定。我们从没想过创新,只是想把事情做好,毫无基础的创新只是一种好面子而已。我始终鼓励大家要有自己的想法,只有敢于向传统亮剑,才能体现出价值。”

幸福中奋进

鲁迅曾经写过一首名为《答客诮》的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莬。” 说的是大丈夫的心情。霍晓东的儿子出生10天,他就带着留恋踏上工作的征程;中间只回家一趟,呆了不足10天;等儿子会笑了,他才又回到温暖的家,把儿子的憨态留在手机屏幕上、放在QQ头像中,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儿子,把幸福藏在心窝里,把干劲用到工作上,把深情倾注到团队每一位员工身上。

“我之所以注重细节,是想让大家不要浪费任何一段时间,浪费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我的愿望是用情用理带出一个核心团队,储备和锻炼一批人才。我时常和团队交流,有困难并不可怕,因为困难只为凸显人的价值而存在。”

这个团队在霍晓东的带领下,逐渐成长起来,在业主那里,只要提到我是朱盖塔的人,自己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21世纪是英雄退位,团队进位的时代,抱团打天下已是趋势,谁拥有团队,谁就拥有成功和市场。1+1=2是数学,1+1=11叫经济学。”现场安全员宋计伟说。“我觉得我们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使之自发的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努力去创造和革新,只有自发工作,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这样所带领的团队才能超越别的团队,才能在强敌面前亮剑。”霍晓东说。(来源:国际商报 通讯员 赵守民 杜卓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