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苑国辉荣摘"智慧总裁"华人讲师500强_最佳创意奖

苑国辉荣摘"智慧总裁"华人讲师500强_最佳创意奖

发布于:2013-10-25 11:33:00 来源:中国网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中国网的“苑国辉荣摘"智慧总裁"华人讲师500强_最佳创意奖”,希望大家喜欢。

8月28日下午,由智慧联盟网主办的“全球华人讲师500强”评选活动圆满落幕,本届评选活动共决出六大主要奖项,其中备受瞩目的“最佳创意奖”由来自深圳市世纪首誉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苑国辉老师摘获。该次活动主要围绕着“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搭建与流程再造”为主题展开,共有来自全球各地2200多家华人管理顾问机构与1300多位华人知名讲师、咨询师参与评选,评选过程共分四个淘汰环节,分别是:一、参选资格审阅;二、基于“五大行业”的运营管理体系搭建方案评比;三、入围十强企业代表自选主题演讲;四、评委会答辩。最终,由来自深圳市世纪首誉管理顾问公司的苑国辉老师,以其基于“潜意识再造理论的运营管理体系搭建方案”荣得本届评选活动的最佳创意状元称号。

苑国辉,男,汉族,山东德州人,管理心理学家,知名讲师,资深咨询师,深圳市世纪首誉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AACTP认证培训经理;美国AACTP认证职业经理人;国际GEC认证企业管理教练;原托普国威集团公司培训学院执行院长;时代光华、中华讲师、总裁培训、中国传播力、中国商战名家等十家咨询公司特约讲师;GIE国际认证课程开发设计师;教学型组织(后TTT时代)理论的实践者;专注研究:基于潜意识概念的体系管理。

1999年11月,成立山东大学“梦想小组”,并提交多项科研成果,获得济南市科学院“梦想基金”专项资助。

2001年09月,提出“习惯凝定理论”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曾获“山东省启蒙智力创研奖”。

2009年07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9年11月,赴美学习,并参与由麻省理工大学发起的“灵动潜意识”专项研究,获得潜意识心理专家称号。

2010年5月,参与由美国The Leading Edge of Management组织的“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专题研究,并提出“基于体系管理的动态平衡”理论。

2012年03月,获得美国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会员资格,并将“潜意识学说”列为新的研究议题。

2013年08月,创立深圳市世纪首誉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以下是评选活动现场的部分截稿:

——研究诱因分析——

管理工作,在人们的印象里一直以来都是一项“说教”工作,而这种“说教”的作用,无非在于改变人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人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往往是很容易就被改变的,比如:你给员工讲一个“道理”,他就改变了;或者是发生了某些事触动到了他,他也改变了;又或者是不讲道理、没有事情发生,过一段时间,他也有可能自己就改变了,这就是“意识”的特点——善变易逝。而相比之下,我们的另外一种意识形态“潜意识”则不同了,它的特点是——持久永恒的,只要我们能找对方法,形成一种有利于我们“潜意识再造”的环境,那么我们的“潜意识”便会很自然地跟随着我们所塑造的环境,慢慢地向着有利于我们工作改善的方向发展。下面,我们需要理解两个概念:一个是“潜意识”到底是什么?另一个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我们塑造的“环境”又指的是什么?

讲到潜意识,这里我们需要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为什么我们的“行为”和“意识”往往都是相分离的?比如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有没有谁会认为“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有没有谁会认为“努力工作”是没有用的?又有没有谁会认为“勤俭节约”是没有用的?没有哈,我们知道这些都有用,并且知道它们都很重要,这在我们的意识当中都是明明白白的,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实际行为,却还经常与它相悖,不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识”去行事呢?至于为什么,往往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这些都已不在我们可知的意识范围之内,而是受制于“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掌控的”另外一种意识形态,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潜意识”。对了,就是这种隐藏于我们背后的“潜意识”一直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使得我们的“行为和意识”往往都是处于相分离的状态,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理解,应该说“它”才主导我们行为的关键。

潜意识,是一种独立于我们意识形态的下意识行为,通常,我们会把它的外在表现称之为“习惯”,解释为是一种“惯性思维”,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引导之下,我们的行为往往都是自发的,是不由自主地,是不受控制的,并且这种状态一旦形成,我们就很难再去改变它,所以它的特点就是:持久永恒的,如果我们能对其加以正确引导,那它的作用结果就必然是:促使我们“能——做成很多事”;而相比之下呢,我们的“意识”则不同了,由我们的意识所产生的“意愿”,很容易就会被改变,所以它的作用结果则又必然是:只会让我们“想——去做成很多事”,这就是二者在最本质上的区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