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比翼鸟之隐形的帽子(唐朝老将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比翼鸟之隐形的帽子(唐朝老将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发布于:2024-05-18 17:34:06 来源:互联网

哥舒翰兵败潼关,使长安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大唐帝国再也无力抵挡安禄山的叛军,唐玄宗被迫“南巡”。不过细究起来,都是唐玄宗咎由自取,是他一手导致安史之乱,也是他导致哥舒翰20万大军灰飞烟灭。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大将“外籍”人员移居大唐,大唐也以开放的姿态,给了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哥舒翰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突厥别部哥舒部人,自祖父起便做了大唐臣民。

哥舒翰家世显赫,他自幼研读诗书,却一事无成,年过四十一事无成。在别人鄙视的眼神中,哥舒翰幡然悔悟,投身军旅,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

得益于王忠嗣的提拔,哥舒翰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多次立功,官衔一路飙升至安西副节度使。王忠嗣因妨碍唐玄宗西拓计划,被免职后,攻打石堡城,连通西域的任务,落在了哥舒翰头上。

哥舒翰在石堡城“一将功成万骨枯”,以惨胜,拿下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石堡城。因此,他被唐玄宗封河西节度使、梁国公、西平郡王。时人诗赞哥舒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风卷残云,迅速占领洛阳,兵逼潼关。

本来哥舒翰因为严重中风,半身不遂,已经处于养老状态。但潼关守将高仙芝、封常清被昏庸的唐玄宗处死后,一时找不到可以信赖的将领,哥舒翰受命,勉为其难地被抬到前线。

手握二十万大军,背靠潼关之险,身经百战的老将哥舒翰,怎么就弄得惨败,还成了安禄山的俘虏了呢?

杨国忠的谗言误国

如果说潼关失守,唐玄宗是魁首,杨国忠就是帮凶,推波助澜者。

本来杨国忠与哥舒翰是一对政治盟友,但当哥舒翰领着大唐最后的家底出征后,杨国忠被对哥舒翰拥兵自重的担心所困扰。

于是杨国忠派出密探,始终盯住哥舒翰不放。恰巧,哥舒翰的部下,向哥舒翰建议:利用二十万大军的优势,回兵长安,迫杀杨国忠,绝了安禄山造反的借口!

哥舒翰拒绝了,他认为此举等同于造反,性质跟安禄山一样。

杨国忠听到这个消息,更加不放心了。他一面招募培训了一万多士卒,屯兵霸上,防备哥舒翰兵变。一面挑唆唐玄宗,逼令哥舒翰出关决战。

可以说,出关迎战的败招,至少有一半是杨国忠的“功劳”。

部下叛变

灵宝之战失利后,哥舒翰屋漏偏逢连夜雨,没等他收拾残部,重建城防,他的一个部下叛变了。

叛军直接劫持了哥舒翰,把他和潼关,一起献给了安禄山。

自此,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天险潼关沦落,一代名将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大唐荣耀一去不复返。

哥舒翰被俘后,表现得非常软骨头,他立马跪倒在安禄山年前,磕头求饶,并答应帮安禄山招降纳叛。

不过哥舒翰的劝降书,一份也没起作用,让安禄山大失所望。安庆绪后来觉得哥舒翰留着白耗粮食,干脆直接杀了。

一代名将哥舒翰,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死了。不过,大唐对哥舒翰表现得非常宽容,多年后,还在青海为他修建了“纪功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