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伯夷叔齐的故事(伯夷叔齐为什么要为暴君纣王饿死在首阳山里)

伯夷叔齐的故事(伯夷叔齐为什么要为暴君纣王饿死在首阳山里)

发布于:2024-02-19 18:28:00 来源:互联网

谢邀。

关于伯夷叔齐,史载商朝贵室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哥俩都因推让偷偷的跑路,以表达坚决不受家业的真心诚意,不久他们俩看到家业让别的兄弟继承就放心啦,这时他们俩听说西伯姬昌尊容养护老年人,他们俩就因彼此年纪老迈商量着去投奔西伯姬昌,可是天阔路长,走到半路正遇到姬发用车载着姬昌的神位东伐商都,于是二人就拉住武王的车马谏阻说,父死不藏已离孝道,以臣伐君又背弃忠理。当时武王早如箭在弦不得不发,所以没有给他们俩面子。等天下归周后,伯夷叔齐就不肯食用周粟,饿死于首阳之山。

这个事说的是,即便不同意老年人的劝阻,武王也当耐心好言相告,让伯夷叔齐明白自己也是不得已而为天下苍生为之,绝对不能酸脸的怼人,以致伯夷叔齐下不来台阶很伤心,没有愉快的心情去用嗟来之周粟。同时,这一切本是伯夷叔齐本族的粟米,却改称周粟,无异于他们俩合法的酒菜被武王抢劫,再赏给他们俩,一时转不过来这个弯弯绕绕很憋气,所以拒绝食用周粟。另外,天下人都在庆贺周德兴旺,他们俩却自觉是商朝残渣余孽,没有合乎情理的借口会去端捧胜利者的杯盏。更何况能舍掉自己家业的隐居者,怎么也不会为几口粟米去摇尾乞怜的。后世说,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典范。

可是,不管怎么说,伯夷叔齐都是每日三省自身修养品行的善良人,为什么却采薇而食,天之道不会不保佑他们俩吧,可还是饿死啦,孔子常夸颜回品学兼优却常常吃上顿没下顿的,营养不良而早夭,如此聪明的人竟然遭殃受困苦,以后不要再说天道无亲唯与善人啦,因为这些克己律己谨小慎微的明白人,行止坐卧都会斟酌选择,说话总是照顾别人的心情,三思而后才启朱唇,事事周到,从不触犯或者是怨恨别人的,然而却总是不如那些啥事都不懂还胡作非为的人富贵安乐,长寿多福。

其实吧,伯夷叔齐,虽然既贤且明,却还是不识变通。真理确实从来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同样真理也是需要活学活用才能总有效验。否则就是胶柱鼓瑟,自绑自困。所以,孔老夫子在困境中也曾一改,肉割不正不吃的教条,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吃,积极寻求摆脱困窘的道路,并说“如果做卑贱可鄙的职务可得富贵我也义不容辞满心欢喜地愿意去干,如果怎么也是白费力气,就凭自身的喜好选择顺其自然的开心快乐”,这才是孔圣人的绝招呀!

世上从来就不存在周粟商粟和夏粟,因此,伯夷叔齐并不是要为暴君纣王饿死首阳山上,而是没有突破学问的瓶颈,编造不出自我解嘲的理由才走火入魔做茧自缚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