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膝关节痛特效穴(脚痛应该按什么穴位)

膝关节痛特效穴(脚痛应该按什么穴位)

发布于:2024-01-25 17:34:11 来源:互联网

喜欢徒步旅行的朋友们都知道,长时间的长途跋涉会让我们的小腿变得疲劳,肌肉变得僵硬,除了可以通过泡热水澡之外,还可以做一下简单的按摩,也可达到血流畅通的作用。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一、跖底痛

多见于身体虚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发生。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防治的方法是经常将五指并拢屈曲,以五指尖和脚后跟着地走路坚持锻炼下去,使脚弓早日形成便可减轻。也可在鞋底的中间钉上一块1厘米高、2厘米长、3厘米宽的硬橡皮垫。走路时脚心卡在硬橡皮垫上,使身体的重量不完全落在跖骨上,即可减轻跖底痛。

二、趾外翻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主要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脚趾疼痛,拇指端明显向小指倾斜,趾跖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增厚,这种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防治的方法是穿松紧合适的鞋,夜间睡觉时可用特制的小夹板固定拇指,尽量使外翻的拇指回到中立位,病情严重时需用手术治疗。

三、腱膜炎

老年人的跖腱膜弹性较差,功能降低,如果剧烈跑跳、长时间走路以及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容易发生炎症。防治的方法是老年人不要剧烈跑跳,多用热水洗脚,平时尽量踮着脚尖走路,病情严重的请医生用强地松龙配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四、跟腱周围炎

跟腱及其周围的组织,因外伤、过度摩擦或长期劳损易发生无菌性炎症,尤其是穿着又小又硬的皮鞋,鞋后跟反复摩擦跟腱时,更容易发病。防治的方法是换上宽大的软帮布鞋,少走路,多用热水烫脚后跟,休息几天便能治好。

2有效缓解脚痛的按摩方法

一、小腿部按摩

1.腓肠肌区:预备姿势:坐位,两脚踏在床上,双膝自然屈曲。左前掌放在小圆枕上。手法:右手单置于左膝上,左手手指伸展平贴于左小腿跟腱部,作自下而上从腓肠肌至膝胭部推摩。重复2~3组,每组15~20次。

2.腓骨肌群区:预备姿势:坐位,左脚着地侧坐在床缘,右腿屈膝,右脚踏在床上。左手掌放在右膝部,右手掌横按在踝部上端。手法:右手四指从右小腿踝关节的前外侧至膝关节作螺旋形揉捏,后再进行推摩,重复2~3次。

3.比目鱼肌区:预备姿势:坐位同上,右手中指和拇指环捏比目鱼肌。手法:用右手中指和拇指按捏比目鱼肌作横向振抖,动作连贯、均匀,有节律感,连续30~40秒,共2-3次。

二、脚踝部按摩

1.踝部后区:预备姿势:坐位,右腿屈膝着地,左脚踝外侧放在右膝上。两手一上一下抓住踝关节。手法:十指同时推摩踝关节后区周围的肌肉和肌健,然后右手在脚根部作螺旋状推摩,左手在跟腱两侧推摩,重复2-3分钟。

2.脚背区:预备姿势:坐位,两腿屈膝坐在床上。左手掌置于左膝上。手法:右手掌平贴于左脚趾关节上方,从脚趾向脚背部推摩,略加压力,重复15~20次。

3.脚背侧区:预备姿势:坐位同上,两手掌紧握左脚两侧(拇指置于脚背,四指环握脚掌)。手法:两手拇指与脚掌上的八个手指同时捏压脚背上的肌肉。共2~3组,每组10~15次,间歇30~40秒。

4.踝部前区:预备姿势:坐位同上,两手掌并列按握左外踝关节。手法:两手在踝关节前区作环形推摩,同时踝关节作绕环动作。连续做1~1.5分钟,共两次。

5.脚踝部按摩放松练习

(1)手握空拳,轻拍或扣击脚部各肌群,然后脚踝作空踢动作,使脚踝部处于相对松弛状态。

(2)两手手指并拢,用掌侧呈竖位轻缓拍击脚背和脚踝区,用力均匀,以放松脚踝部肌肉。 提示:在按摩时肌肉宜放松,动作宜缓慢,手法要平稳、轻柔、协调,有节律感。 治疗脚痛有5个有效穴位:委中、承山、涌泉、解溪、弋肠俞。

足部的三个主要穴位:将气血收于肝经的太冲穴、肾经的涌泉穴和脾经的太白穴;舒缓酸痛疲劳:涌泉穴、太冲穴、三阴交穴

按摩你的脚可能伸展肌肉组织,增加血液循环。这里有一些简单的自我按摩方法,坐在一张舒服的椅子上,抬起左脚到右腿上按摩脚底,如有需要手指可先抹上按摩油,用大拇指尖从脚后跟往前压滑至脚趾底,先从脚步底正中心线开始,接着按摩脚底右侧,脚底左侧,然后换脚,如此每只脚大约按摩2分钟。接下来换左脚,一样用拇指尖沿上述的三条线路反过来按摩,然后慢慢地摩擦,搓揉每个脚趾.右脚重复同样的动作,每只脚大约花3-4分钟。

3如何告别高跟鞋脚痛

一、缓冲垫

全鞋内底面都应该放置鞋垫,可以帮助疼痛的缓解。如果你有足趾骨头的疼痛或穿高跟鞋站立的时间很长的话,应该在跖骨的位置放硅树脂的鞋垫,这种鞋垫看起来像平坦的树胶状的垫子,承担的工作是提供良好的缓冲,吸收地面对足底的震荡冲击力,可作为足底脂肪丢失的替代物。

二、关注高跟鞋倾斜的角度

斜坡过度的程度要适合你的舒适感觉。应该是逐渐过渡的斜坡的陡度,足弓的弧度与高跟鞋的拱形要吻合,适合足弓的高跟鞋可以减少穿高跟鞋导致的足痛。

三、用热水泡脚热敷

回到家,换上平底鞋,用热水泡泡脚,促进脚周围的血液循环,很好地缓解疼痛。泡的时间不必太长,15分钟就可。

4哪些原因导致孩子腿脚痛

认清儿童“生长痛”

一般小儿腿痛并非某种疾病造成,而是孩子生长发育旺盛,发育生长对骨膜的刺激作用引起腿关节酸痛的不适感觉,亦即常说的“生长痛”。这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与儿童活动量相对增多、长骨生长较快、局部肌肉筋腱生长发育不协调有关。

生长痛多表现为双侧大腿部位的疼痛。生长痛一般痛感较轻,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有时可达数月或更久,疼痛时间多发生在下午和晚间,经一夜休息就消失。如果是单纯腿痛,又找不到确切的疼痛部位,可暂不必急着上医院,观察两天,通过减少活动量,洗个热水澡,腿痛往往可自行缓解、消失。

感冒也会膝腿痛

有的孩子感冒后会出现“腿膝疼痛”,其实主要是髋关节疼痛症状,其中不少是感冒引起的急性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医生表示,这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此病出现症状前,孩子往往得过感冒或其他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炎症引起髋关节囊的内壁滑膜水肿,并向关节间隙内渗液,就会产生痛感。对这种病,家长不用太担心,一般来说,让孩子充分休息一周,避免剧烈活动;特别痛时用点消炎药、维生素,炎症消失后,就不会有痛感了。

长期腿痛小心疾病来袭

一些小儿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骨肿瘤、股骨头坏死、血液病等,也可有关节疼痛症状和跛行的现象。如果疼痛几天仍不缓解,伴有局部肿胀、触痛、关节活动障碍或异常响声,全身发热、跛行等,就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

1.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引起,多见于4- 8岁的孩子,男孩比女孩多见。症状早期会说膝关节内侧酸痛,继而发现跛行。晚期会有肌肉萎缩,下肢缩短的现象。

2.结核性髋关节炎:多见于学龄前小儿,发病较缓慢,以单侧多见。疾病早期患侧肢体酸痛,因此小儿在走路时步态会发生改变,以后疼痛逐渐加重,尤其是夜间睡眠时被痛醒,这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3.风湿病:发病前多有咽喉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病史。病变主要侵犯心脏、血管、关节等组织器官,关节疼痛多数为游走性的,以膝、踝等大关节为主,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全身情况有发热、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等。

4.类风湿病:病变常侵犯全身大、中、小关节,以指(趾)小关节肿胀疼痛为主,多数呈对称性。病程发展缓慢,呈渐进性反复发作。这种病的疼痛与生长痛有点类似,早期多有全身发热,伴有皮疹或淋巴结、肝脾肿大。

5.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这种病的小儿出生后即有髋脱位的体征,只是不易被及早发现,到会行走时才会发现步态不正常。单侧脱位呈跛行步态,双侧脱位呈鸭步态。检查时发现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外展受限、股骨头向外脱出,腰椎前凸,臀部后突。

另外,还要注意化脓性关节炎、骨软骨瘤、骨肉瘤等,它们也好发于幼儿的髋、膝等部位,患者多有关节肿胀、剧痛、活动障碍等症状。

5中年妇女腿脚痛是怎么回事

女性在中年以后,肝肾精血逐渐虚弱,绝经以后肝肾功能更加衰弱,可直接导致筋骨失养。按照中医理论,治疗膝关节炎一般从补肝肾入手。因此,骨关节炎患者特别是绝经以后的妇女,更要注意滋补肝肾。

补肾食补最佳。如韭菜味甘、辛,性温,可温肾助阳,补肾强骨,对缓解膝关节酸痛症状有效。此外,枸杞、羊肉等都是很好的补肾食物。每天喝杯枸杞茶,每周或半个月吃一次羊肉火锅,有助于补肾强骨。

在滋补肝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骨关节,防止进一步损伤。如平日注意多晒太阳,注意关节部位的防寒、保暖。锻炼时要把握好尺度。骨关节炎患者应适当到户外散步,每日平地慢走一两次,每次20~30分钟,尽量减少上下台阶、跑步、打太极拳等使膝关节负重的运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