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三年级上册应用题(我孩子上三年级,数学成绩很差,怎么提高孩子数学成绩)

三年级上册应用题(我孩子上三年级,数学成绩很差,怎么提高孩子数学成绩)

发布于:2024-01-06 11:16:01 来源:互联网

我们先来看看三年级下册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以北师大版本教材为例,我们来做一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三年级下册教材简单分析:

一、除法:

2、商的位数的判断,这是对除法运算法则的理解。

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     

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 

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如246÷6=(商是2位数) 。 

3、商中的0的问题是除法运算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需要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法则。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

【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 

4、在除法运算中要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二、乘法

①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直接用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然后在乘积末尾加0即可。 

例如:23×50=? 先用23×5=115,再在115后面添0,得到23×50=1150。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乘法估算

先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5、应用:

在应用题中需要读题理清题意,先确定到底是运用哪一种运算,再列式计算并解答。

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

②比较、

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三、分数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占的份数作分子。 

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分数的意义关键在理解,一定要注意“平均”,在很多的概念题中会考察。

①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3、分数加减法运算:

①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三年级教材中分数章节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比较基础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关键,掌握两种方法,大小比较方法和加减计算方法,经常考察的就是那几种题型,完全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复习强化得到提升。

1、质量单位的认识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吨可记作“t”,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 

公式可以记作1kg=1000g  ,1t=1000kg。 

1、轴对称图形

主要包含以下知识要点:

①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②对称轴: 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③轴对称图形特点: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④轴对称图形的有: 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⑤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⑥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 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考察的题目一般会涉及轴对称图形的判断以及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图,都属于基础题。

①平移:平移就是物体或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确定平移需要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平移的特征:物体本身的方向、大小、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做直线运动。

②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旋转。确定旋转需要两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

旋转的特征:物体的大小、形状不变,只是物体本身的方向、位置发生改变。物体做圆弧或圆周运动。

3、面积

这是本学期几何学习的重点,包含面积的认识、面积单位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①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注意与周长区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所以无法比较。 

认识:

平方厘米(cm²)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平方分米(dm²)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平方米  (m²):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可以让同学自己在纸片上画出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和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通过直接观察体会到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所表示的大小,可以在地面上画出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来认识和理解面积单位。

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

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

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面积单位中一般会考察选择合适的单位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

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已知面积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长: 长=长方形周长÷2-宽 

已知周长求宽: 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计算公式必须要理解和熟记,在计算时先想公式,在找相应的数值,最后代入计算即可。

一般的题目只需要带公式计算即可,对于拼接和切割以及裁剪的题目,需要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和要求合理作图,根据图形来分析和计算。

注意下面的几个易错点:

面积和周长无法比较,即便是数值相同,还要考虑单位。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三年级数学学习的几条建议

1、首先必须先要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这是学习和解题的依据和关键,能在见到题目后快速而准确的想到对应的知识点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重视计算,最好能天天练习,计算的练习多多益善,首先去掌握运算法则和顺序,然后去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速度和准确率。

3、积累错题,虽然三年级的数学难点不多,但是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欠缺,还是会经常出现一些错误,有必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错题,作为自己复习备考的重要资料。

4、重视读题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在做题时不认真读题,错读、漏读题目已知条件的情况时有发生,遇到不容易理解的题目多去读几遍,理解题意是解题的第一步,看条件,找问题是读题的的关键。

5、期末考试已经不远了,在考试前去找几套往年的期末考试卷,严格按照考试的标准和要求让孩子去练习,做完后对照答案批改,再去分析试卷和改错,对做错的题目重点学习和巩固,多找一些相关的题目去练习。

6、对孩子多些耐心,在补基础的阶段会很吃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还不一定很显著,但要坚持,否则就会越落越多,到了最后真的是无可奈何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