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该怎么算)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该怎么算)

发布于:2023-12-15 19:22:08 来源:互联网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求得的。

在会计实际操作时,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时常存在差异。

其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目的不同。

企业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为了达到财务会计的目的,即尽量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它是根据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来确定利润总额。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实现税收的目的,即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确定企业应缴纳所得税,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中国所得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此外为了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特定的产业和项目。规定了两档优惠税率:20%和15%。

从性质上看,对所得收益的分类可以分为四类: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人所得税等;

利得税—资本利得(资本活动带来的);

收益税—土地收益,房产收益;

社会保险税(对个人所得的一种扣除)。

扩展资料: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项目:

一、当期应缴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1)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1.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

2.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纳税调整额±暂时性差异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项目金额-纳税调整减少项目金额。

(2)企业利润表中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了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缴所得税。

二、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