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用红色基因浸润侨乡留守儿童温州大学筑梦童心实践队在行动

用红色基因浸润侨乡留守儿童温州大学筑梦童心实践队在行动

发布于:2023-04-24 16:41:00 来源:综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用红色基因浸润侨乡留守儿童温州大学筑梦童心实践队在行动”,希望大家喜欢。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使革命文化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一文中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幼儿教师应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人、事、物展现好,同时遵循幼儿的特点,与时代合拍,使红色文化之魂润泽幼儿成长。此次活动我们期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文化内涵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儿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从而实现社会、民族价值观的传递。

1.png

故事背景-丽岙街道的“出国梦”

温州是全国著名侨乡。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就有温州人移居海外。据悉,温州共有68.8万海外华侨华人,有300多个海外温籍侨团分布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温州丽岙街道现有归侨侨眷约1.3万人,海外华侨华人约3.3万人,分布在27个国家与地区,其中法国最多,其次是意大利。海外华侨华人加上街道内归侨侨眷占全镇总人口的93%左右,几乎家家户户都姓“侨”。如此之多的归侨人,那他们子女的生活现状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依过往经验,留守儿童从来都是与农村形影不离。一个占有侨企总数90%,且银行存款在2013年就超80亿的小镇,为什么也成了留守儿童的主要聚集地,富庶的小镇与贫瘠的农村经济差距之大,两者的留守儿童会不会因经济问题存在本质上差距,这也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

2.jpg

他们是谁-“侨乡留守儿童”

温州大学筑梦童心实践队成员通过访谈了解,此类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都是归侨人,他们在获得一定经济报酬的同时,也受到西方的消费观念以及精神思想的影响。当访谈者于文洁询问儿童长大以后想要干什么,他们的回答不像是大山里的孩子那样渴求读书走出大山,相反他们好像在等待,等待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出国经商赚钱。经济的相对富有并没有使他们获得快乐。我们也能从他们身上看到留守儿童所固有的特征,由于与父母分离时间过长,缺少亲子交流,侨乡留守儿童对家庭缺少归属感,加之隔代监护监管不到位,这些都对侨乡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他们的敌对、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更为明显,其中最为凸显的是侨乡留守儿童心理较为脆弱,缺少一定的心理韧性。

3.png

寻找病因-侨乡留守儿童怎么了

对于侨乡留守儿童,不能只将眼光停留在其物质拥有。真正要关注的是他们的心。脆弱性,也被称为“易感性”,是指个体或群体因对内外影响因素更为敏感且缺乏应对能力,从而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容易发生改变的一种属性。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发现,侨乡留守儿童的脆弱性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个体生理、心理以及经济、家庭、社会文化和环境等。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家庭环境变迁、人际关系变化都可以成为一个较大的生活事件,这对其发育与健康状况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隔代抚养也使得不少监护人很难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导致孩子对学习存在认知偏差,上进心不足。留守儿童在经历社会流动以及家庭的变迁过程中,更易遭受社会打击,很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并被消极情绪的困扰,导致自卑、沮丧或焦虑等心理不良状态。

4.jpg

找出药方-红色精神鼓舞侨乡留守儿童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坚强勇敢的精神可以弥补儿童性格的不足,发展留守儿童的分享能力、避免留守儿童出现内心脆弱孤僻现象。革命先辈精神可以为侨乡留守儿童补足精神之钙。《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温州大学筑梦童心实践队通过探寻浙南一大会址,深入学习浙南火种精神,着力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倾力将红色文化传递给儿童。团队成员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幼儿园教育中,以期发扬红色精神,培养儿童良好品质。

5.png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在日常保教活动中予以落实。团队成员通过开展聆听红色故事、角色扮演、“拯救粮仓”等具体可感的活动形式,带领幼儿了解、体验红色精神,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学习红军叔叔不畏艰难”的精神。筑梦童心实践队成员希望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厚植儿童心灵,从而改善儿童的心理脆弱性。

通讯员:刘信义 于文洁 摄影:于文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