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国“蓝盔”讲述维和故事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听中国“蓝盔”讲述维和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听中国“蓝盔”讲述维和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06-16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听中国“蓝盔”讲述维和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听中国“蓝盔”讲述维和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6月16日 第12 版)
苏泽威(左二)在和联合国官员商讨施工细节。闫骏花摄
刘雄马在维和任务区。江斯航摄
军医张钊(左)夜晚紧急救助联合国雇员。闫骏花摄
季国顺(左一)在教战友们检修机械故障。徐怀武摄
汤西西在维和任务区。庄小好摄
何美绮在排雷训练场上刻苦训练。李竹林摄
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摊款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出兵国。30多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20多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官兵近5万人次,有16人献出宝贵生命。目前,共有2000多名中国军人在7个维和任务区和联合国总部执行任务。
扫雷排爆、警戒巡逻、医疗救治、支援保障……中国“蓝盔”用生命践行着“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的铮铮誓言。
创造“中国速度”“中国质量”
■苏泽威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翻译
翻译组,顾名思义,是分队对外沟通联络的枢纽,肩负着受领对接工程任务、协调解决矛盾困难、协助处置突发情况以及对外军事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发挥着“衔内接外”的桥梁作用。
来到刚果(金)不久,我被派往瓦伦古分遣队执行印度尼西亚快反营营区扩建工程。作为翻译,我在工作中经常和外国人交流协调各种工作,其中第一次翻译任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1年10月,联合国工程部来了6名民事人员到现场勘察工程,“你们的工作方法不行,这个门板不能这样安装。”联合国工程部负责人哈利菲·海亚说道。“这样安装可靠吗?质量过关吗?”面对联合国民事人员的“刁难”询问,我通过专业的英语交流,向他们阐述了这样安装门板的好处,最终成功说服他们同意使用我们自己既方便可靠又安全的施工方法。
在接下来的施工任务中,战友们齐心协力、连续奋战,克服气候炎热、疫情疾病、材料短缺等诸多困难。不久,哈利菲·海亚一行再次前来现场进行工程勘察。看见整洁的营区、平整的水泥路面,她评价道:“你们的施工方法是安全高效的。”等走到营房前,哈利菲·海亚仔细检查了我们安装的门板后说道:“你们的工程质量让我们信服。”
后来,我将哈利菲·海亚说的话翻译给官兵们听,大家纷纷表示,我们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就是最好的外交证明,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大国形象代言人的承诺。最终,经过长达4个月的艰苦施工,战士们圆满完成了印度尼西亚快反营营区扩建任务,创造了维和任务区的“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
闲暇之余,我还教官兵们学习简单的英语口语。慢慢地,官兵们可以通过语言和手势同印度尼西亚友军聊天。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官兵们加深了对外军的了解,同时也让外军对中国维和工兵分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做个有底气的‘外交官’。”以专业的实力立起中国标准,以严谨的作风展现中国形象,这是维和官兵们在任务区无言却最有力的外交证明。
闫骏花整理
为祖国骄傲并自豪
■刘雄马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宣传干事
一转眼,维和回国快一年了,我们在黎巴嫩执行任务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像昨天。
2021年7月28日,是中国第19批赴黎维和部队轮换回国的日子。我们的车队刚刚抵达贝鲁特,车厢里传来战友们的感慨:“爆炸物和垃圾都清理干净了!”“很多房子也重建起来了!”“路两旁盛开着鲜花,真漂亮!”
看着逐渐恢复生机的贝鲁特城,看到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和满足的笑容,我用相机悄悄记录下这些美丽的瞬间。
时间再往前,来到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巨大爆炸,无数房屋被摧毁,数千人伤亡,30万人无家可归。14天后,我和战友们坐上了出征的飞机。抵达贝鲁特港上空时,望着窗外一片废墟、满目疮痍的城市,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不敢相信这里就是曾经的中东“小巴黎”,黎巴嫩的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
完成部署没多久,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就临危受命参与贝鲁特救援重建任务。战友们每周工作6天,每天作业近10个小时,佩戴五星红旗臂章的中国维和官兵成了救援场上最忙碌的身影……仅用19天,中国维和官兵便同法国、西班牙、柬埔寨等多国维和部队一起完成了贝鲁特港近6万平方米的废墟清理、文物遗迹搜寻、受损古遗迹保护加固和黎巴嫩外交部大楼清理修缮等多项任务,受到黎巴嫩政府军、联黎部队友军和当地民众的高度称赞。
由于我们做了很多对当地很有帮助、有意义的事情,所以黎巴嫩民众对中国维和官兵十分友好,每一次外出执行任务的路上,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的挥手和微笑。
有一次,一个大眼睛卷发帅气的小男孩在很远处看到我们军车上的中国国旗,他不停地招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还有一次,一位大叔在我们前面停下车以后,特意下车弯腰摆出标准的绅士动作“请”我们先行。这一切都仿佛在告诉人们,中国在世界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大国作用。我为祖国骄傲并自豪。
王魁整理
守护战友们的健康
■张钊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军医
“报告作战值班室,一号哨位外有一名联合国雇员受伤,伤势严重,请求我们救助!”去年10月1日凌晨1时,正在熟睡的我猛然听见对讲机里传出声音。我迅速穿戴好防护服,背着医疗箱前往一号哨位对伤员进行救治。此刻伤员已经昏迷,头上一个长约5厘米的伤口正流着鲜血。据陪同的当地警察介绍,这名伤员是联合国雇员,在晚上执勤过程中不慎摔倒,头部撞在了一块石头上。
这是我们部署任务区执行的第一次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我一定得把工作干好!我心里默念着。由于语言不通,我一边为伤员清理伤口,一边通过翻译官同已经清醒过来的伤员交流,同时给予心理疏导,以缓解伤员的紧张情绪。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全力救治,伤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谢谢你!谢谢你!”包扎结束后,伤员用生硬的汉语对我说着感谢的话,陪同人员纷纷对我和战友竖起大拇指。
作为一名军医,我是维和分队的一颗“螺丝钉”,紧紧钉在自己的战位上,守护着战友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保驾护航,同时为当地民众送去希望,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展现大国形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到维和任务区已经9个月了,刚果(金)的安全形势愈发严峻。我与战友们不惧危险,多点位同步开展施工任务,高标准完成多项工程任务,受到当地人的赞扬。
前几天和妻子通电话,我向她讲述着近来经历的事情,她认真地听着,仔细打量着手机屏幕上的我,言语和眼神中满是自豪和骄傲。
徐怀武整理
做一名优秀工程机械操作手
■季国顺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工程机械操作手
2021年6月,我所在的单位开始选拔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任务分队人员。维和,意味着可以在近乎实战的环境下锤炼自己的专业技术,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力量。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义无反顾地报了名,通过层层考核,最终如愿以偿入选维和集训队。
在集训队中,我发挥所长维修各类工程机械。凭借优秀的技能,最终被定岗为维和分队的一名工程机械操作手,同年9月和战友们抵达任务区。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机械操作手,不仅要会操作,还要会维护修理。前不久在维和任务区核查装备时,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挑战就这样不期而遇。
早上8点30分,我早早来到车场,在检查一辆平路机时,发现装备出现故障,无法点火发动,还散发出烧焦的味道。昨天检查还是好的,怎么会突然就发动不了呢?
眼看着联合国官员9点整就要核查这台装备,这可把我给急坏了。
冷静下来后,我围着车辆查找了几圈,仔细检修后发现了问题:线路老化导致两股电线发生了短路,包裹在外面的绝缘胶带被点燃。找到故障位置后,我迅速找来两根新的电线准备更换,却发现烧坏的两条线路位于柴油滤芯后方,难以下手。简单思考后,我决定先将柴油滤芯拆下来,再更换线路。
在狭小的空间内,我一只手扶着滤芯,一只手卡住扳手,只能仰着头拆卸滤芯,这无形中增加了难度。经过10分钟的作业,柴油滤芯被成功卸下。随后我立即更换发生故障的线路,重新安装滤芯,车辆成功启动。完成这一切后,我才发现右手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剐了一条口子,鲜血淋漓。
面对突发状况,我没有自乱阵脚,而是仔细想着如何抢修装备,最终这台平路车成功通过联合国装备核查。
李鑫整理
深切体会到和平可贵
■汤西西第20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外联组组长
时光荏苒,我参加赴黎维和行动已10个月有余。
黎巴嫩有着宜人的气候和多元的文化,被人称为“中东的后花园”。黎巴嫩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中东的火药桶”。看似平和的环境下,却有说不清的暗潮涌动。
抵黎第5天,以色列突然导弹空袭贝鲁特,类似这样的对峙交火时有发生。睡梦中的我被刺耳的防空警报声惊醒,第一反应就是“出事了”!我迅速穿好防弹衣跑进防空掩体。闷热的掩体里,没有WiFi、信号、风扇,有的只是静默和沉思,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战争。对比国内生活,不禁让人感慨:国家只有强大,人民才会享有和平。
在工作中,我经常能听到维和友人用中文跟我们进行简单交流。去年底,我接待过联合国驻黎巴嫩军事观察员组织的一名瑞典籍少校军官,他很自豪地提到自己的女儿在中国工作;一直与我们分队有良好工作关系的联黎部队雇员胡赛因也曾一脸兴奋地告诉我,他的女儿在中国学习针灸。从他们开心的表情里,我感到了祖国的开放与强大。
还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分队一名士兵因身体不适急需转诊至百公里外的贝鲁特医院。因担心沟通不畅,联黎部队雇员狄安娜主动要求陪我们前往医院,直到半夜才下班回家。事后我向她表示谢意和歉意,她却一脸轻松地表示:“这是我的职责,而且能为中国分队工作,这也是我的荣幸。”
在大街上驾车行驶,经常会有不到10岁的小孩拍打过往车辆的车窗索要食物。望着车窗外那些瘦削的脸庞,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年龄的他们,本该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本该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却过早被迫自谋生计。这都是战乱带来的结果。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和平的可贵,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我们在这里维和的意义和责任。
庄小好整理
多一分刻苦多一分底气
■何美绮第21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作业手
我今年21岁,作为即将踏出国门执行维和任务的第四批扫雷女兵,我和战友们正在进行紧张地训练,备战是否具有执行维和任务能力的行前考核。
当新兵时的班长是第一批赴黎巴嫩维和扫雷女兵,当时我就被“扫雷女兵”这4个字吸引住了,十分崇拜她,也想成为和她一样的人。今年维和选拔一开始,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严格的选拔淘汰,成为赴黎维和分队的一员,成为和班长一样的扫雷作业手。
刚开始训练时,教练班长带我们学习理论知识,我常常记不住繁琐的操作规程,于是身上就随时带着小本本,理论知识和班长讲的东西我都会记在上面,一有空就拿出来背。
到了训练场上,我所经受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练习扫雷时,穿着厚重防护服,握着探雷器练动作,对体格偏瘦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常常在完成一套扫雷作业程序后,手臂要痛很久。为了让手更稳,除了日常的体能训练外,我们还要额外进行力量练习,举哑铃、提砖头……我咬牙坚持,和另外3位女兵战友一起互相加油打气。
训练挖掘作业时,我为了锻炼耐力,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训练场上一跪就是好几个小时,手上一直重复着挖掘动作。高原毒辣的太阳让我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头盔面罩被水汽笼罩,啥也看不见。
训练确实很辛苦,我都不记得手上打了多少个血泡、划伤了多少次,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一个20岁刚出头的小姑娘的手。因为出国执行维和任务对个人的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我觉得现在训练多一分刻苦,等真正走上雷场就会多一分底气,多一分安全保障。
李竹林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欧洲网的“立足钦州“山海”优势加快实施“美乡村”攻坚行动的思考”,希望大家喜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
2022-07-11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这半年,RCEP红利持续释放”,希望大家喜欢。RCEP的15个签署成员国中生效成员数量已达13个—&mdas
2022-06-28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将镜头对准奋斗的你第四届全球华人生活短视频大赛火热征集中”,希望大家喜欢。将镜头对准...
2022-08-12
热门文章
鹤岗市副市长图片:市长“维权”
翰骨丹心——李剑斋陈玉婷艺术杭州展
富德生命人寿吉林中支快速理赔16万元大病无情富德有爱
人民日报茌平图片:村民在田间作业
女婴一名图片:流浪女产后查出艾滋阳性女婴或染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