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高空抛物,要“治”也要“防”

高空抛物,要“治”也要“防”

发布于:2022-04-18 09:2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高空抛物,要“治”也要“防””,希望大家喜欢。

高空抛物,要“治”也要“防”(新视角)

谭涵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4月18日 第05 版)

一颗鸡蛋、一枚铁钉、一个易拉罐……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物件如果从高空抛下,就会变成伤人利器。高空抛物,长久以来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2021年3月,“高空抛物”正式入刑,回应了社会关切。从此,高空抛物有了刑法规制,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相协调,弥补了体系性不足的缺陷。

“高空抛物”入刑后,震慑效果显著,相关案件明显减少,一批高空抛物“肇事者”也被依法审判,群众头顶上安全更有保障。法律的刚性规定固然能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但这只是手段。除了司法事后追责定罪,事前预防同样值得重视。

科技赋能,破解高空抛物防治难题。“取证难”一直是高空抛物案件的痛点,即便法律有明确规定,由于证据较少,往往难以确定抛物者。“状告全楼业主”“排查全楼住户DNA”等充分印证了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无奈。研发、普及先进的科技成果精准锁定抛物者,不仅能提高办案效率,也可发挥预防功能。无论是广东中山有小区安装“万里眼”高空抛物综合治理系统,还是重庆九龙坡推广使用“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抑或是一些企业针对高空抛物目标物小、突发性强、速度快等特点,积极研发相关AI技术,提升产品识别精度,都是运用科技手段治理高空抛物的有益尝试。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力量。高空抛物,既关乎道德,又关乎法律。然而“高空抛物”入刑一年来,仍有许多居民对此不甚了解。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还须下大气力做好普法宣传。处在高空抛物问题产生“一线”,基层的力量和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比如,物业要更主动参与高空抛物治理,承担起相应的职责,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高空抛物的发生;街道、社区应发挥基层管理优势,可建立相关志愿服务机制和监督团队,促使杜绝高空抛物成为全社会共识。在此方面,“醉驾入刑”可提供借鉴经验:“醉驾入刑”近11年来,除了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酒驾醉驾、开展相关专项行动,基层不定期的宣传活动、道路上设置的醒目标识等,在引导全社会形成“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文明交通氛围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酒驾醉驾问题得到明显改观。

高空抛物,要“治”也要“防”。唯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成效。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社会公德、法治观念不断提升,正在从自身做起拒绝高空抛物。只有全社会形成杜绝高空抛物的文明习惯和法治共识,才能构筑起保护“头顶上的安全”的坚固屏障,守护好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