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看听测钻精准定位(工匠绝活)

看听测钻精准定位(工匠绝活)

发布于:2022-01-12 09:2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看听测钻精准定位(工匠绝活)”,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玉溪供电段技工张凯——看听测钻 精准定位(工匠绝活)

本报记者 叶传增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12日 第09 版)

【绝活看点】

看周围环境、听地下噪声、测准确位置、钻孔洞修复……这是张凯总结出的“看、听、测、钻”检漏四字诀。13年来,不论白天黑夜,仅靠一根听音棒和一套电子听音仪器辅助,张凯便能精准定位漏点,及时修复,累计避免水损耗达110多万立方米。

深夜,在昆明火车站狭长的轨道边,一名身穿亮黄色工作服、手拿细长金属棒的瘦高背影格外醒目;每走几步,他便停下身来,将金属棒一端竖在地面,另一端贴在耳旁,神情专注地“侦听”着来自地底的异响……

他叫张凯(见上图,杨森摄),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玉溪供电段的一名听漏工。深夜,当最后一趟列车发出后,张凯便穿上荧光防护服,戴上安全帽,拿上听音棒、撬棒等工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晚上噪声小,更容易听出管道漏点。”张凯说。

“漏水分两种,明漏和暗漏。看得见的漏水好修,但看不到的暗漏就难了。”张凯回忆:早年间遇到暗漏,老师傅会用螺丝刀或钢管等金属工具顺着水管听,费时费力,准确性也低。

2008年,单位购置了一批检漏设备,张凯报名参加了专业培训,仅用半年就学成出师,并总结出“看、听、测、钻”检漏四字诀。

“看周围环境、听地下噪声、测准确位置、钻孔洞修复。”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每个环节都不容易。以“听”为例,“不同材质管道的漏水声传导半径不同,钢管漏水声的传导半径为60米,且声音辨识度高,像水烧开的声音。但有些管道的传导半径就比较小,只有几米。”张凯每次去检漏前,要先了解该区域管道的材质。

张凯听漏的全部家当,是一根听音棒和一套电子听音仪器。

听音棒是一根长一米五的钢制管,管头有个铜片,声音传导上来能形成共振;电子听音仪器由主机、探头和耳机组成,收集、放大声音的能力更强。在实际工作中,张凯将两者结合着用,先用电子设备排查出漏水的大概区域,再用听音棒一米一米找,直到精准定位漏水点。

在听漏行业,误差1米之内都符合标准。但张凯却能把误差控制在10厘米之内,甚至能准确辨别出管道的漏点。

“有人说听漏工需要敏锐的听力天赋,但我觉得是靠多听多练。”张凯的手机音乐软件里储存的都是各类漏水声:有水泥管、钢管等不同材质管道的漏水声,也有管道接头漏水、主管道破裂等不同情况下的漏水声。闲暇时,张凯不听歌不听曲儿,翻来覆去听的都是这些“噪声”,用他的话说,“得让耳朵保持敏感,避免生疏”。

为了保护听力,张凯几乎不去嘈杂的商场、街道和公园。“常年听漏,耳朵上的功夫可不能丢。”张凯说。

冬天冷,但衣服不能穿很多,不然行动不便;夏天热,污水沟里恶臭难耐,还要承受蚊虫叮咬……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张凯经常拿着听漏仪器四处巡查。张凯所在的玉溪供电段,担负着昆明站、昆明东站等大型车站及列车的供水,700公里的供水管道,张凯每天不停地徒步听漏。

如今,专职从事这项工作的仅剩张凯一人了。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听漏工作过于枯燥,但在张凯眼中却十分有意义。以云南客流最大的昆明站为例,最多每天有150多趟来自全国各地的列车在这里停靠补水,车站每天用水1200立方米,如果有漏水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并修复,一年下来,要流失上万吨水资源。

精准定位漏点,及时施工修复,是张凯从事听漏工作的最大成就。据统计,13年来,张凯累计避免水损耗达110多万立方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