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乡村振兴贵州系列报道之六十二

乡村振兴贵州系列报道之六十二

发布于:2021-12-27 16:24:00 来源:人民日报欧洲网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欧洲网的“乡村振兴贵州系列报道之六十二”,希望大家喜欢。

贵州省黄平县:小小食用菌 致富 “大产业”

近年来,贵州省黄平县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贵州远鸿生物有限公司入驻浪洞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发展之路。

在位于该县浪洞镇的贵州远鸿生物有限公司食用菌产业园里,机器开足马力生产菌包;食用菌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忙采收,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浪洞镇因地制宜、瞄准食用菌发展前景,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加大食用菌产业园建设力度,助力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代家发是附近的村民,靠着在贵州远鸿生物有限公司的菌棒加工生产车间做计件工,每个月也有不少收入。

“我们这里开了个菌子厂,我们来这里打工,一个月5000多块钱,不用出门打工,离家蛮近、特别好。”附近务工村民代家发高兴地说。

基地管理员李晓在种植大棚里正带着附近的务工村民采收木耳。李晓介绍,食用菌种植从拌料、装袋、培育菌棒、栽种菌棒、采收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每天大约有10个工人采摘,一个小时10元的务工费,每个工人平均一天大约能挣到100块钱,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就业问题。

“我们这几天在家没有什么事,我们来这里采木耳,一天不加班80元,加班就是100元。”村民简大兰就是李晓雇来采木耳的工人之一,农闲时候可以在家门口赚点外快,她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据悉,贵州远鸿生物有限公司是2019年1月份是通过招商引资入驻黄平的企业,主要生产食用菌。企业分为四期工程建设,前三期已经投入使用,正在建设的四期工程是深加工项目,总投资在1.5个亿,其中东西部协助资金在1060万,建成投用后带动当地就业能达到1000多户。公司在浪洞、旧州、新州、重安、上塘、平溪等乡镇拥有1200余亩的黑木耳食用菌基地,年产值达4亿多元,每年可提供600多个长期的劳动力就业岗位。各栽培基地繁忙时节,每年还可带动4000人周边群众劳动致富。(杨兰 张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