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碎片化阅读”,用好了照样很受益

“碎片化阅读”,用好了照样很受益

发布于:2021-12-14 09:36:00 来源:综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碎片化阅读”,用好了照样很受益”,希望大家喜欢。

而今,已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到来,许多人在业余时间不自觉间就成为了“手机控”“低头族”,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成为大众的一种生活习惯。由此,零星的“碎片化阅读”就成为普遍现象。这种阅读的不连贯性、随意性和时间的仓促性及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等等,因为接收信息芜杂,时断时续等,也导致了阅读质量的低下。因此,许多专家和喜爱“深度阅读”(认真阅读大篇文章或书籍}的人就对这种“碎片化阅读”加以排斥。有人还给“碎片化阅读”扣上了“肤浅”“快餐”的帽子,觉得根本不算阅读。

然而,“碎片化阅读”毕竟也是阅读。有道是“开卷有益”,谈起网络阅读的“碎片化”,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表示,只要是阅读,不论用什么介质载体形式,都值得鼓励。更有人以实际行动力挺,觉得“碎片化阅读”更便捷、体验更丰富,应予鼓励。

对于双方几乎针锋相对的争议,也有人觉得,这种争议压根就没有意义,毕竟“碎片化阅读”是时代产物,也早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随着阅读的打开方式越来越多,从书本转移到了手机、电脑和各种阅读器,甚至已经从文本变成了声音,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在公交、地铁上浏览新闻资讯看头条热文,即便在吃饭、开车时也要听听浓缩的财经书籍、成功学“干货”,观看一番抖音和小视频,总体上,这种“碎片化阅读”或这说叫“碎片化阅览”,已经确确实实融入了当代公众的生活,满足了大众的新需求,给人们的文化餐桌增加了新选择。

在笔者看来,与其在那里争执“碎片化阅读”的优劣,试图把人们从手机、电脑前拉回严肃的“深度阅读”,倒不如正视互联网快速普及,“碎片化阅读”已成普遍现象的大势,思考思考到底用什么办法来提升“碎片化阅读”的阅读质量更有实际意义。

实际上,近几年,随着上到中央下到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日渐重视融媒体建设,尤其是有声书及可视可听类传媒技术的出现,更是打通了“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的任督二脉,使“深读阅读”在电子传媒上变成了现实;而“碎片化阅读”,在加以巧妙的引导后,也完全有可能实现“深度阅读”的成效。比如,在手机上学习古诗词、成语和成系统地来个“每日一读”,学习某个方面的某一点知识,日积月累,就可大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功效。再如为广大党员所熟悉的《学习强国平台》,更是栏目众多,内容丰富,充满正能量,既可在上面进行“深度阅读”,更可以灵活地采用“碎片化阅读”的形式,利用零星时间随时浏览学习。关注政治的,可以浏览有关时政要闻,探究新发展理念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还可以在有关文章后发表短评;喜欢旅游的,可以找到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介绍和视频;爱好历史的,也能找到名家系列讲座和有关书籍;连像小学生也可以在像《百灵》这样的短视频栏目中,欣赏短小精美,寓教于乐的节目。更为高明的是,这个平台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想出了学习积分和读者在成长总积分到了一定程度时给予提升“段位”的荣誉激励制,加之积分还能折合成“点点通”,去兑换或以优惠价购买多类多种商品,因此,就更是将精神的和物质这两种元素有机地联系起来,给予读者正向的激励。缘此,《学习强国平台》就成为了广受受众欢迎的知名互联网学习平台,也被许多宣传媒体学习借鉴。

十七世纪的英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塞缪尔·约翰逊曾说:“每天读上五小时的书,人很快就会变得渊博起来。”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若非在校学子,每天读上五小时的书几无可能,但我们大多都有可能每天在手机、电脑等电子媒体上浏览上好几个小时。如果能有意识地利用一两个小时进行“深度阅读”抑或成系统地进行系列性“碎片化阅读”,长此以往,那收获也一定是惊人且喜人的。

总之,只要我们正视“碎片化阅读”,并有意识地采用必要的手段、方法,逐步提升其阅读质量,“碎片化阅读”就会收到良好的成效,她也必将和“深度阅读”相行不悖,成为一种越来越受大众喜爱的阅读方式。(作者: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 王来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