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高原产业兴新村风貌新

高原产业兴新村风貌新

发布于:2021-07-23 08:3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高原产业兴新村风貌新”,希望大家喜欢。

高原产业兴 新村风貌新(重走天路看变迁)

本报记者 梁昌杰 吴 丹 葛孟超 宋豪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3日 第01 版)

离开成都,驶上蓉昌高速,视线随着丘陵高山绵延及远,便看见龙门山脉——青藏高原板块向东南推覆形成这条天然分界线。一侧,川西高原绮丽雄伟;另一侧,四川盆地物产丰富。

行至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高山峡谷间徐徐铺展开千亩平地。蓝天白云下,一座座白色大棚镶嵌其间,菜苗破土而出,村民们正忙着农活。

瑟谷村海拔约3400米。高原严寒,能不能增加种植蔬菜的种类?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力量,村里流转土地兴建高原蔬菜基地;技术人员手把手教种植技术,引导农牧民在自家院子里种上香菜、莴苣、萝卜……短短几年,瑟谷村依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大力发展高原蔬菜种植,产品错峰上市,卖到成渝等地,成为当地农牧民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

“以前种菜,靠天吃饭,收入不高。现在把土地流转给蔬菜基地,每亩土地年流转费450元。我还在基地里打工学技术,每天都有收入。”村民夺尔基特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壤塘县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以来,已培育蔬菜基地和种植大户11个,引导农牧民房前屋后种菜,县里年均实施牧区“小菜园”1500余户。农牧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激发,一批种植、养殖户发展壮大,“落后村”成为“小康村”。

继续西行,来到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平均海拔超4000米。走进离县城不远的安康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漂亮房屋、一条条平坦干净的硬化道路、一盏盏独具特色的沿街路灯……房前屋后,几名村民忙着栽花植绿;社区广场上,一群孩子正在打篮球。这里是甘孜州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

社区居民巴德站在自家小院门口,招呼大家进屋。客厅的电茶桌上,酥油茶已经烧好,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奖状。“2017年底,我们家从200公里外的牧区搬来,那里没有信号也没有公路,娃娃读书不方便。”巴德告诉记者,如今上学条件明显改善。

巴德的新家大约90平方米,除了三室一厅,小院中还建起了一间阳光工作室。巴德是色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的代表性传承人,如今订单业务越来越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连续8年实施“六项民生工程计划”,持续推进粤川、浙川协作和省内对口支援,加快发展全域旅游、高原农牧业等特色产业,32个涉藏县(市)在2019年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