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地道战》国家叙事视觉美学的代表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油画《地道战》国家叙事视觉美学的代表”,希望大家喜欢。油画《地道战》国家叙事视觉美学的代表...
2021-07-22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油画《地道战》国家叙事视觉美学的代表”,希望大家喜欢。
油画《地道战》国家叙事视觉美学的代表(我心中的红色经典)张 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7月22日 第12 版)
地道战(油画)罗工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经典回放
油画《地道战》的场景设置在晦暗狭小的牛棚里,画家充分利用虚实对比、光线的明暗处理等手法,破除了空间限制,给人以“一目了然”的观感。在画面的视觉中心,画家以中间亮、四周暗的舞台追光手法,将手持驳壳枪站立的女民兵形象突出出来。另一个正从地道口跃出的女民兵,也被追光照亮,连同隐没在黑暗中的老者,也因为光线的处理,变得生动起来。同时,画家巧妙地运用人物向上、向外的视觉方向以及体态动作,拓展了画面的空间。画面中,除了往上递手榴弹的民兵,其他民兵的视线都朝向右方,而画面右方的士兵正在观察外界的情况,让观者的焦点有了向外的联想与延伸。狭窄黑暗的空间与人物饱满的身姿形成反差,却也构建了视觉上的和谐。为了表达正义的信念,画家将画面处理为柔和的暖色调,天窗投射的光线以及身着红衣的女子,洋溢着温暖的感觉,渲染出光明必胜的坚定意志。
罗工柳创作的《地道战》,在中国当代油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一幅构建国家叙事视觉美学的典型作品,也塑造了几代中国人的革命艺术共同记忆。
2014年,我在策划由中国油画学会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在场·第二届中国油画双年展”的过程中,试图探索如何通过展览去构建国家叙事的视觉美学,即让观众在走进“艺术殿堂”,了解中国艺术历史“真相”的同时,去触摸有温度的历史“在场”感。画框中的艺术、散落于画室角落的张张草稿以及档案和研究文献,都是我复原“面向艺术本身”的起点。罗工柳的《地道战》草稿便成为重要展品之一。寻找其写生稿和创作草稿,也成为我的必然选择。
罗工柳早年的艺术经历与国运、时运休戚相关。1951年,第一次拿起油画笔的他就创作出了《地道战》。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刚开始创作时,罗工柳凭着想象和前线生活经历打了几份草稿:先是把场景局限于室内,地道的出入口设于灶台中;后又尝试加入连接外部院墙的梯子,将地道口置于牲口棚顶,试图将场景向外部空间转移;最后,他带着草稿来到河北的一个村庄,请教当年参加了地道战的民兵。民兵看了草稿表示画得不对,洞口应该向低处开,这样既隐蔽,又能有效快速地歼灭敌军,这种设计是他们经过血的教训改进出来的。罗工柳为此深受启发,感慨道,美术创作如果不真正深入生活,怎能画出站得住脚的作品?他静下心来,进一步了解当年地道战的真实情况,在村庄里画了大量速写,最终把地道口改在一间普通的牲口棚内,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地道战》定稿。
罗工柳在修改草稿过程中,不断加深自己对地道战、革命斗争实践的认识。这也是我想要展出这些珍贵草稿的原因所在。
“在场”是在重建一种现场感,一种多声部与主旋律的关系,是“观念”的和声或变调,是历史与现实的对照。罗工柳《地道战》的写生稿和创作草稿,回溯了他当年为了使作品画得真实、听取参战民兵意见,并不断修改草稿的过程和情境,进而让今天的观众感受到罗工柳在创作中不断演进的节奏和细节处理中呈现的生动。如此重建艺术同战场之间的关联,促成对话,让观众感受这位充满革命理想的艺术家的精神温度——“我不懂,是老百姓教了我才画出了《地道战》”。
罗工柳本土油画“在场”的起点或许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当时,一些画家的油画被称之为“土油画”,但西洋油画的构图、造型、色彩等艺术原理已然被运用在画面处理中,其中不乏西洋画的基本审美。画家们也试图在写生和创作中融入中国画的笔法,将油画与中国本土审美融合。
罗工柳当年完成《地道战》后,就有人说这是典型的“土油画”。在他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求学时,其他同学都被分为本科生或研究生,只有他没被分配。罗工柳不明所以,带着这幅“土油画”的照片去找教授。教授才道明:他的“土油画”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一定要好好坚持和发展;若在此学习,看似可以掌握苏联油画的风格,却可能丢掉中国“土油画”的特质。尽管如此,罗工柳仍然坚持留在苏联学习。教授认为,他的水平已经高出本科生和研究生,就让罗工柳以进修生的身份留了下来。
今天,我们回望这个“土油画”的故事时,或许会有人产生疑问:当年的“土油画”为什么能够得到来自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的赞誉?我认为,所谓的“土”是相对“洋”来说的。罗工柳在叙述“地道战”这一历史事件时,懂得在西洋油画语言中加入中国本土绘画语言,巧妙地把二者结合,重建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语境之间的关联。最重要的是,罗柳工的画传递出一种崇高而生动的历史感,充满凝聚人心的力量感。这种打动人心的视觉美学是无远弗届不论土洋的。
事实上,国家叙事的视觉美学就是要把国家的形成与建设,用具有叙事性、场景性、时代性、抒情性的画面呈现出来,以视觉的形式表达、凝聚、塑造人民的历史记忆和家国情感。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重温中国美术史中的经典——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再次从中汲取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养分,对当下美术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作为亲历者,罗工柳重塑了革命历史的“在场”,以《地道战》为代表的重要作品,成为表现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的重要载体。今天的主题性创作,美术家不仅要表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还要以生动有力、具有历史感的表达,为人民留下时代见证,鼓舞和凝聚人心,召唤美好的未来。唯有这样的艺术才能成为国家叙事,才是具有人民立场的美学。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300余件精品展现“年画里的中国””,希望大家喜欢。300余件精品展现“年画里的中国”《 ...
2023-01-17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盛世东方·华粹杯全国诗词大赛最佳人气奖”,希望大家喜欢。为期一个多月的2022年第三届【盛世东方·华粹杯】...
2022-08-31
热门文章
庐江县田间管理图片:小麦赤霉病防治作业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宜宾宜宾市图片:图片报道成自宜高铁
石家庄市幼儿园图片:迎腊八品民俗
万方玮-中国首创禅意翡翠玉牌雕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