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郑裕国院士:生物制造技术引领中国医药产业新发展

郑裕国院士:生物制造技术引领中国医药产业新发展

发布于:2018-12-24 11:11:00 来源:凤凰网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凤凰网的“郑裕国院士:生物制造技术引领中国医药产业新发展”,希望大家喜欢。

浙江省生物化工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

12月14日,首届中国(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科技发展论坛在石家庄高新区举行。在以“中国创新药研发前景与国际化策略”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上,浙江省生物化工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为现场的60多位生物医药科技领域的专家、企业高管带来了《药物生物制造》的主旨演讲,并就如何利用生物技术让创新药,仿制药,工程科技创新进入市场以及如何利用生物技术造福于广大患者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郑裕国从事生物工程研究多年,并持续关注医药工业的发展,他说,医药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到2021年中国的医药市场规模会达到1782亿美元,将成为全球第二,中国的医药产业利润规模每年都在增加,从2005年到2018年,中国总共审批了15个一类型药,企业投入450亿美金开发费,包括化学药,生物药,中药,或者小分子药,大分子药,目前化学药占了53%。但无论是化学药还是生物药,生物工程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强化,制造过程和制造技术需要不断提升,因此药物的生物制造过程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郑裕国指出,化学药在合成的过程中对原料消耗量非常高,三废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如何充分利用原材料,从而得到好的环境效益,是医药专家和工程科技创新专家必须面临的问题。

郑裕国介绍道,在药物制造过程或者药物研发过程中,面临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等问题,在成为成品药之前,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安全评价和临床实验。他强调,药物制造过程或者药物研发必须进行规模化的工程科技创新,有效的降低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尤为重要,因此,用生物技术来进行药物以及药物的工程科技的创新将成为必然。

郑裕国以抗癫痫的药物普瑞巴林成功案例为例,列举了生物制造的诸多优势,如生物制造反应条件温和,可以满足药物过程中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的需求;由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制造可以重构、定向、改造过程,实现药物制造的不定需求;生物组织具有严格的区域选择性,立体和化学选择性,生物制造可以满足分子结构更为复杂,满足药品的质量需求。“因此生物制造对药品的质量,成本,环境的效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郑裕国说。

中国创新药研发前景与国际化策略平行论坛现场

过去几年,生物制造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如何将此技术运用到到产业化当中,是每一个科技工作人员的责任和要求。郑裕国指出,生物制造技术的关键一是合成生物学(细胞工厂设计和重构)。二是高效生物催化。而药品制造的过程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还要解决技术和工程问题,这样才能实现更高的效益。

郑裕国列举了他汀药物从发现,发展,到成为最大的药物的发展过程,而中国率先实现了阿托他汀的合成,使中国掌握了他汀药物的话语权,更体现了生物制造的重要性。郑裕国强调,生物制造是生物医药发展的一种方向,怎样构建高效生物催化剂或构建高效细胞工厂,从而满足生物制造,对工程类专家是非常重要的责任。

郑裕国最后透露,自己的团队目前正在进行重组人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培南类药物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项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