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重庆力帆集团——创新为桨扬帆远行

重庆力帆集团——创新为桨扬帆远行

发布于:2018-12-09 08:2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重庆力帆集团——创新为桨扬帆远行”,希望大家喜欢。

重庆力帆集团——

创新为桨 扬帆远行(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本报记者 崔佳 蒋云龙 刘新吾

在重庆力帆集团“盼达用车”大厅,一块大尺寸显示屏动态展示着重庆地区约7000辆车的运营状态:每一道白色线条划过大屏,即表示一次用户出行的圆满完成。

用户超310万、累计行驶里程超过8亿公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15万吨……这是力帆自2015年底推出“盼达用车”这一新能源共享汽车平台以来,“刷”出的亮丽数据。“行驶里程相当于绕地球2万多圈,节能减排相当于植树485万棵。”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马可不无骄傲。

如何在行业竞争一片“红海”中探寻自己的“蓝海”?力帆紧跟发展潮流,以创新的技术、路径和模式,抢抓新能源、移动互联、共享经济机遇,再次在行业转型中实现先声夺人。

1992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重庆力帆集团的前身——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在重庆郊区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旧农舍里成立,当时的团队不到10人,资金不过20万元。26年间,从加工零部件的小作坊,到创出闻名全国的摩托车品牌,再到引领汽摩行业变革、打造新能源共享汽车平台,重庆力帆在深耕实体经济的道路上创新成长、步伐铿锵、成绩突出。目前,力帆集团资产总额达457亿元,员工1.5万人,去年上缴税收5亿元。

向创新要动力,在市场竞争的历练中成长

“如果没有坚持创新,力帆可能走不到今天。”马可介绍,企业初创之际,力帆凭借多款摩托车发动机产品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头羊”。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每台摩托车的利润从几百元下降到几十元,力帆开始遭遇第一个“冬天”。面对挑战,力帆主动放弃省会城市,主攻市县二、三级市场,创新方式在农村走乡串寨搞推销,结果企业发展不退反进。尤其是1998年力帆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迅速成为中国摩托车出口冠军,海外市场的收入和利润超过了国内市场。

2003年,力帆投身到造车行列中。当年5月,力帆第一座汽车工厂在重庆开工建设,第一款新车“力帆520”于2006年初上市,销量可观。2015年,瞄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里程忧虑”“电池恐惧”两大难题,力帆又推出以“换电”模式为支撑的“盼达用车”新能源共享汽车平台。

每一次“过冬”,力帆靠的都是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

创立之初,当其他厂家满足于采购组装时,力帆就下大力气研发自己的摩托车发动机,装上力帆发动机的摩托车,一台能多卖1000多元。“两轮”变“四轮”大幕拉开后,力帆更是持续巨资投入,奋力攻克层层技术壁垒。在探索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过程中,力帆与多家互联网公司合作,提出“开门造车”理念,实现了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民营企业的效率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这是一条没有下道口的高速路。”马可深有感触地说。

在力帆看来,未来的盈利重点将不再是卖车,而是实现由汽车产品提供商向智慧出行解决方案运营商的转变。

坚定走出去,从拼价格到拼品质

在埃塞俄比亚,力帆是“街车”;在俄罗斯,力帆连续7年成为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冠军;在南美洲,阿根廷人开上了力帆的共享汽车……目前,力帆在海外有7个汽车工厂、3个摩托车生产基地,在全球124个地区设有办事处,是我国唯一海外市场收入和利润超过国内市场的汽车厂商,出口一度占集团业务总量的60%。

“过去,我们的摩托车主要出口东南亚、非洲,靠低价优势抢占市场。现在行不通了,市场竞争加速了消费升级。”马可说,力帆正逐步从依靠价格优势转变为以品质取胜,为进入欧洲市场而努力。

近期部分国家的货币汇率变化,给力帆出口业务带来了不小影响。“对此,我们采取贸易对冲方式来解决。”马可表示,也就是用进口的方式抵消汇率差,将当地货币换成当地物品,进口到国内来销售。去年,力帆的进口额达到18亿元。

2011年1月28日,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货运测试专列从重庆出发驶向莫斯科,揭开了中国内陆与欧洲互通铁路的序幕,而这趟列车搭载的货物全部是力帆的汽车零部件。

“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开放助推我们走出国门;加入世贸组织为我们进一步进入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带一路’建设又为我们插上了海外腾飞的‘翅膀’。”力帆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一路走来,力帆有“三件宝”——创新、出口、信誉,未来还要靠这“三件宝”,跟随改革开放步伐,紧抓国家战略机遇续写辉煌。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9日 01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