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要论白酒国际化,此酒一出都得夸

要论白酒国际化,此酒一出都得夸

发布于:2018-09-27 09:38:00 来源:综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要论白酒国际化,此酒一出都得夸”,希望大家喜欢。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一直是白酒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在高调追求国际化的背后,不少酒企却把国际化当成了一件“小事”——毕竟白酒出口的比重实在太小,但未来,国际化这件“小事”或许将决定白酒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近年来,白酒的规模产能不断扩大,消费市场相对饱和,外来酒种的争夺愈加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否真正实现国际化已经成为白酒业竞争力的新体现,也决定着白酒业未来的发展上限。

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实力的不断增强,白酒行业迎来了走向世界的绝佳机遇,不少知名酒企纷纷走出国门,然而大部分白酒的国际化之道可谓步履艰难。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个白酒品牌一直是国际化的领跑者,剖析它的国际化之路,我们能得到更多的宝贵经验。

这个酒便是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汾酒。汾酒的国际化历史很早,至少可以追溯的到元代。在元代、明代,杏花村酒被统称作“羊羔酒”,因其“色泽白莹,入口绵甘,如羊羔之味甘色美,故名之”。

《山西通志》:“汾州酒之名色甚多,其羊羔儿名重海内”,“不仅国人称道,外国人也嗜饮”,元政府于是将羊羔酒以山西特产出口英法等国,现存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带有“金镫马踏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铭文的元代酒瓶,便是杏花村酒自元代开始就远销欧亚的最好例证。

到了18世纪中叶,由于俄罗斯对茶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于是一些在张家口做生意的晋商,北上恰克图设庄立号,经营茶叶生意。随着贸易的不断扩大,在俄罗斯的山西人也不断增多,而这些出门在外的晋商有一些生活习惯总是难以割舍,他们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带上一些山西的汾酒,在异地来上那么两口,心里才觉得比较舒坦。这在当时遍布全国的晋商中,已成为一种习惯。

汾酒带的再多,也总有喝完的时候,于是,晋商开始把汾酒的酿酒师傅带到各地,也带到了寒冷的俄罗斯。酿酒师傅利用当地的原材料结合汾酒的酿造工艺,终于酿出了适合自己的美酒。除了自用以外,剩余部分还可以外卖,一时间风靡欧洲。

由于俄罗斯人最爱喝伏特加,便把此酒称为“中国人的伏特加”。由于此酒是在中国北方酿造的,中国人便称它为北特加,意喻在“北”方“特”意“加”工酿造,同时还能兼顾当地的语言习惯。北特加之所以能风靡整个俄罗斯及部分欧洲国家,一是因为其清香型的口感比较国际化,老外喝起来比较爽口;二是因为晋商作为当时中国第一商帮的影响力。

1915年,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为了庆祝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竣工,在旧金山举办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从2月20日开展,到12月4日闭幕,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万人,开创了世界历史上博览会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

中国作为国际博览会的初次参展者,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公开露面,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其中,山西高粱汾酒荣获最高奖——甲等大奖章,并且是唯一获得最高奖的白酒品牌。

由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影响大,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有着深远的开创意义与象征意义,对于现代白酒的国际化更是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因此,很多白酒品牌都想蹭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热点,说自己获得了怎样怎样的荣誉,编造了这样那样的故事。

但真相却不会被这些故事所掩盖,带领中国代表团参赛的陈琪曾写了一本《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里面清晰的记载了赛会规则及中国产品的获奖情况。按照当时规则,其中,获得最高奖甲等大奖章的酒类产品只有三款:山西高粱汾酒、河南高粱酒、直隶高粱酒,有明确品牌的只有汾酒,其余43款白酒为金奖或银奖,例如贵州公署酒等。

近些年,那些并没有获奖,甚至当时并不存在的白酒,之所以编造这些获奖故事,一是想为自己的品牌多做些背书,带动销量;二是想借着所谓世界大赛夺魁,为自己的国际化铺平道路。

然而,事实证明,后来的国际化之路汾酒依然是领导者。19世纪30年代,汾酒、竹叶青大量出口东南亚和欧美;1954年,汾酒、竹叶青酒成为中国最早获得出口权的名酒、名配制酒;1964年,获出口产品免检信誉;1991年,出口创汇居同行业中第一名;1992年,汾酒厂最早取得了自营出口经营权。1987年6月29日《新华通讯社稿》中指出:“杏花村汾酒在全国有四最:一是每年的出口量大,等于全国其它名酒出口量的总和……”

在引领白酒国际化的进程中,汾酒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白酒要想真正实现国际化需要多种力量联合推进。因此,汾酒在标准、品质、文化、推广等方面早有储备。

在标准、品质方面。早在2010年,汾酒提出制定中国白酒的国际标准,此后持续推动白酒标准化建设。2011年底形成了“汾酒标准国际化战略框架”,并于2012年开始在全集团公司推行标准化管理。2015年两会期间,李秋喜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建立白酒国际化标准”的议案。从2011年到2015年,利用四年时间,汾酒形成了高于国际、严于国内的食品安全企业内控标准,为白酒国际化之路扫清道路。

在文化、推广方面。汾酒作为中国第一文化名酒,始终坚持与国际文化的交流,将最有中国特色的白酒文化推向国际。仅2018年的上半年,汾酒就唱响“美国三部曲”——成为哈佛中国论坛、中美企业峰会、巴菲特股东大会中美投资人酒会制定用酒,再唱“欧洲好声音”——深度参与白酒国际化(波兰)交流会、“国际品质 引领未来”中俄品质对话,并在俄罗斯建厂生产 “汾特佳”,又成为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指定合作单位……汾酒不仅通过一站站活动让白酒文化“走出去”,又通过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20届(吕梁·杏花村)国际烈性酒大赛将世界各地的酒企“请进来”,为世界酒类的交流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从元代到当代,汾酒始终以传承中国酒魂,传播白酒文化,提升酿造技艺为己任,为白酒的国际化之路树立了标杆和榜样。相信,在汾酒等清香型酒企的带领下,纯净健康的清香型白酒必将成为全世界的饮酒选择!

试问未来之寰宇,必将清香满天下。(“白酒香型三国志”系列11:国际化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