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纸包鸡远洋海外,向世界彰显美食文化的“中国实力”!

纸包鸡远洋海外,向世界彰显美食文化的“中国实力”!

发布于:2018-08-16 16:25:00 来源:综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纸包鸡远洋海外,向世界彰显美食文化的“中国实力”!”,希望大家喜欢。

日前,广西侨联经济科技部部长赖弈武率领企业家代表团一行远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行实地考察,分别得到了当地中华总商会的热烈欢迎。企业家代表团来到当地主要的工业园区、港口码头、商业中心、物流中心等项目现场,了解投资环境和发展状况,彼此交流信息资源、寻找合作商机。

在考察过程中,代表团成员、美食界名人、广西新粤西楼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艳光重点就纸包鸡近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向海外华侨同胞们做了详细介绍,林艳光满怀自信地说,传世2200年“中国金鸡文化”(粤菜代表作)、中国传统节庆第一道菜、中国味道、中华美食三大名鸡、广府美食三大名鸡、广西三宝、梧州四宝,是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对纸包鸡的文化定位,由于纸包鸡的文化定位已在海内外形成广泛共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此外,纸包鸡还是中国名菜、中国十佳金鸡、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核心品牌、广西最具特色餐饮品牌,自然而然备受人们的追捧和青睐。为缓解当前礼盒装、便携装、锁鲜装纸包鸡和纸包鸡小腿、全翅、中翅、小翅、鸡爪、鸡脖、鸡柳、鸡块,纸包鸡风味烤卤蛋、烤鸡小腿、烤鸡全翅、烤鸡中翅、烤鸡小翅、烤鸡爪、烤鸡脖、烤鸡柳、烤鸡块,烤鸡蛋等系列食品在海内外市场上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乘借着中国政府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国家战略的东风,位于广东和广西交界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实用面积约20000平方米的超大规模纸包鸡生产基地,目前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纸包鸡的产能将得到空前扩大。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中华美食代表作乃至中华文明精髓的纸包鸡随之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这次自己随企业家代表团来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考察,主要目的就是将纸包鸡带给海外侨胞们,让大家共享“中国味道”!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今天,更因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焕发出新时代特有的崭新朝气和恒久魅力,这里的投资环境非常好,作为“一带一路”美好蓝图上重要的沿线国家,未来彼此的合作空间非常广阔、合作潜力巨大,有机会的话,新粤西楼也考虑来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投资兴业,让纸包鸡在海外生根发芽。

正所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当海外侨胞们颇为郑重地打开独具“中国红”传统文化特色的礼盒,轻轻地撕开玉扣纸,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纸包鸡的一刹那,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油然而生,感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们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特别是走进新时代之后,更是彰显出泱泱大国的气度和风范,中华民族向来有着文化自信的气度,自己作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看到祖国强大了,感到无比的自豪,也感到无比的自信!传世2200年“中国金鸡文化”、中国传统节庆第一道菜、中国味道纸包鸡是中华美食代表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髓,自己作为海外侨胞,对纸包鸡情有独钟,毫无疑问这是对中华文明自信的体现,以及对祖国思念之情的寄托和表达,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割不断的……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纸包鸡是享誉海内外的传世2200年“中国金鸡文化”(粤菜代表作),纵观遍布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中国菜馆,作为中国四大菜系流派之一的粤菜,它的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粤菜当之无愧是中国菜的代表,而纸包鸡作为粤菜代表作,理所当然代表了“中国味道”!纸包鸡实在是名不虚传,鲜香味浓、咸甜相宜、幽深醇厚的风味,令人为之醉倒。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曾经向海内外发表过关于纸包鸡文化定位的署名文章,这些文章给海内外人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不仅大大提升了大家对纸包鸡的关注度,而且向世界彰显了美食文化的“中国实力”!通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纸包鸡是一种流光溢彩的传世2200年“中国金鸡文化”,这种文化在广州起源、在梧州成形,与桂林、南宁都有渊源、都有故事,古有南越王、汉高祖、唐明皇、杨贵妃、苏轼、明太祖、康有为,今有孙中山、陈济棠、秦牧、史玉柱等名人,都曾在纸包鸡的史册上留下足迹,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感谢林艳光先生和新粤西楼,让自己分享到了魂牵梦萦的“中国味道”。

薄如蝉翼的玉扣纸、农家山地散养的三黄鸡、幽深醇厚的秘制卤汁,逐一陈列于案面之上,瞬时间,空气中弥漫着天地融和、原汁原味的诱人芳香!一切经已准备就绪,粤菜厨艺大师们开始运用巧妙的刀工,游刃有余地将三黄鸡切成一件一件,接着勺来秘制卤汁,配以老抽酱油、白酒、枸杞、姜汁、桂皮、八角、茴香、陈皮、草果、红谷米、古月粉等调味料腌制鸡肉,随后,铺开玉扣纸且用手抚平,再将鸡肉置于玉扣纸之上、撒些葱白粒,松紧得度地包裹起来。就这样,一份份如信封形状的纸包鸡包好了,造型优美、叠叠有致。将纸包鸡放入锅中,以花生油隔纸浸炸,片刻的功夫,热气腾腾的纸包鸡终于端上餐桌,一股浓浓的南粤气息扑面而来,轻轻地撕开玉扣纸,金光灿灿的纸包鸡奇妙地飘出了竹子那渗人心脾的缕缕清香,这是以新鲜的嫩竹和清澈的山泉水所制成的玉扣纸独有的香气,缓缓地放入口中,鸡肉鲜嫩甘滑、鸡味浓郁、醇厚不腻……细品一下纸包鸡的历史文化,可以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8个字来形容。“南粤称臣兮,归一统;纸包金鸡兮,定乾坤。”岭南地区(两广地区)民间所流传的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赋作,仿佛诉说着纸包鸡的前世今生……传世2200年“中国金鸡文化”(粤菜代表作)、中国味道、中国传统节庆第一道菜、中华美食三大名鸡、广府美食三大名鸡、广西三宝、梧州四宝,是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对纸包鸡的文化定位,纸包鸡的文化定位已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共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据肖健考证,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鸡菜肴堪称中国传统节庆第一道菜,同时又是人们一日三餐的主要菜肴,纸包鸡堪称鸡菜肴中的代表作,古有南越王、汉高祖、苍梧王、唐明皇、杨贵妃、苏轼、明太祖、靖江王、康有为,今有孙中山、陈济棠、白崇禧、徐悲鸿、秦牧、史玉柱等名人,都曾在纸包鸡的史册上留下足迹,为它增添了丰富的传奇色彩!相传,纸包鸡作为宫廷贡品和日常主菜的历史至少已有2200年,始创于岭南地区,公元前203年,赵佗自号南越武帝,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当时的南越王宴就是以纸包鸡作为主菜的。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及后,赵佗以纸包鸡作为贡品献与刘邦,上表臣属西汉,刘邦品尝了纸包鸡之后龙颜大悦,诏封赵佗为南越王,至此天下归于大一统。纸包鸡和桂林这座城市颇有渊源,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举“众建宗亲,以藩王室”之政,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诏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藩治桂林,并授金册、金宝,尊荣显赫一时。及后,建靖江王城于独秀峰之下,内立宫宇庙社数百间、外以高城周垣相护,琼楼玉宇、巍峨雄伟、极尽奢华。靖江王城的宫廷宴席也极为讲究排场,道道菜色可谓千挑万选、精益求精,朱守谦在京城(北京)生活时,早已闻得粤地番禺(今广州)有岭南名食纸包鸡,传承越千年、享誉海内外,深感靖江王宴非纸包鸡莫能压轴,遂特意派人到番禺,礼贤下士,将名厨请进王府专事制作纸包鸡,以彰显靖江王宴和粤桂美食之泱泱风范。民间流传着“靖江宴席既出世,纸包金鸡八桂闻。”的说法。太祖皇帝朱元璋尝尽天下美食,对纸包鸡仍然是百吃不厌、情有独钟。朱元璋在京城(北京)天天对着美酒佳肴,日久食则无味,靖江王朱守谦遂向开国名臣刘基奉上一计,曰:“吾粤桂之地有一名食,谓之纸包鸡,必让圣上食肠大开。”刘基遂托朱守谦将岭南地区的名厨请到京城,并带来岭南特有的土鸡品种,制作这道特色菜肴给朱元璋享用。但见刘基送来一碟用纸包裹着的鸡肉,朱元璋品尝之后赞不绝口,问曰:“此为何物?”刘基答曰:“纸包鸡。”朱元璋龙颜大悦,遂以“此鸡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对纸包鸡赞不绝口,觉得纸包鸡风味远胜于宫廷珍馐百味。用以制作纸包鸡的土鸡品种也因“羽黄、喙黄、爪黄”,被朱元璋钦赐“三黄鸡”的美名,沿用至今。中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粤西楼在梧州创立,聘请名厨官良坐镇,对纸包鸡的烹饪方法进行锐意改良并使其最终成形,酒楼成为了岭南饮食业中首屈一指的“金漆招牌”。2012年,“互联网+文化定位”文化传播融媒体战略联盟正式开始联手美食界名人林艳光、周秀兰和新粤西楼,对纸包鸡进行强势打造,永保纸包鸡风味特点传世2200年不变。纸包鸡深受广大老百姓的赞誉,海内外盛传着“食在岭南,不能不尝纸包鸡”这个耳熟能详的说法。2017年,乘借着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国家战略的东风,位于广东和广西交界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江北片区内,实用面积约20000平方米的全国首家超大规模纸包鸡生产基地开始动工建设,纸包鸡正以流光溢彩的传世2200年“中国金鸡文化”(粤菜代表作)为引领,朝着数十亿元产业规模迈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