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真实中还原真实——中国画的造型特征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在不真实中还原真实——中国画的造型特征”,希望大家喜欢。在不真实中还原真实(中国画继承...
2018-05-10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在不真实中还原真实——中国画的造型特征”,希望大家喜欢。
在不真实中还原真实(中国画继承与创新②)
——中国画的造型特征
□ 雍文昴
猫石图朱 耷
仿古山水董其昌
太白行吟图梁 楷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画的基本造型特征,那就是中国画更加重视传达所绘对象的内在神韵,也更加重视画者主观情感的表现与寄托。中国画对于客观事物的描摹,是一种在不真实中还原的真实,看似并不完全相似的形象,其实是对所绘对象深层意蕴的感发,也是将所绘对象的内在神韵与画者主观生命体验相互融合的深度再造。
人物画“以形写神”
早在魏晋南北朝的东晋时期,顾恺之在谈及人物画时就曾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等命题。他的核心观点是,进行人物画创作时应注重“传神”,即捕捉所绘人物独具特色的内在精神,对人物外在形象的描绘,则是为了实现“传神”效果的一种途径。
顾恺之的这一观点,对后世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取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宋代画家梁楷的名作《太白行吟图》为例:画面以墨色勾勒,线条凝练豪放,数笔之间,一个洒脱飘逸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这幅画还特意选取了人物侧面进行描绘,宽大的袍袖似迎风鼓胀,更增加了画面的流动感,使得诗人一边缓步前行,一边寻章摘句,即所谓“行吟”的神态得到了更好地诠释。
不难看出,在构思《太白行吟图》时,梁楷对李白的外在形貌进行了尽可能简化的处理。虽然没有肖似的形貌再现,但观者同样能对画面中的诗人形象产生认同。究其原因,则在“传神”。可见,梁楷的《太白行吟图》正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造型特征的代表之作。
山水画“身即山川而取之”
与人物画相似,中国山水画在造型上也有着显著的审美特征。宋代画家郭熙在山水画论《临泉高致》中反复说:“山水,大物也”,说的是,山水与人的自然比例关系,决定了画者对于山水的观照不可能与画花鸟、人物相同。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为一名画山水者,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无法对山水进行真正全面的观察。从人的视角出发所见的山水,永远都只能是局部,随着身体所到之处,山水也在呈现不断变换的面貌。因而,郭熙认为:“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能够将身体融入山水,在变换中取舍入画的山水,在局部中把握整体,也就成为了山水画所独有的造型特征。
中国的山水画,几乎没有一幅能够完全还原现实中的真实风景,其“山水”,往往来自于画者创造性地布局和安排。正如美学家宗白华在比较中西绘画空间意识时说:“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中国人爱称太虚太空无穷无涯),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站在固定地点,由固定角度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他对这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中国人对于这无尽空间的态度却是如古诗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
郭熙在《临泉高致》一文中还提出“三远”的概念,认为山水画在空间维度上存在“高远”“深远”与“平远”的不同视点。在这样的空间概念影响下,一幅山水画面中,就可以具有突破透视法则、更为自由地排篇布局:从山下可以仰望山巅,从前山可以窥见后山,从近处的山水更可眺望远方的山峦,大山大水,尽收眼底。
正是由于这独特的精神境界与空间意识,中国山水画的造型才能够境随情转,看似不尽形似,山水的灵韵却与心中的丘壑相融合,同样实现了在不真实中还原真实。
花鸟画“剖裂玄微”
《三国志》中有这样一则记载,东吴孙权曾请一位有名的画家曹不兴为其绘制一面屏风,绘制即将完工,曹不兴却误笔将一块本应留白之处,点染了墨色,于是,为了不重新返工,曹不兴遂根据墨色的形状,就势补画了一只苍蝇。当他将绘制好的屏风呈给孙权观赏时,孙权竟以为是一只活蝇飞落在屏风之上,举手轻弹,才发现是画而已。
从这则记载来看,三国时期的花鸟画,曾将“以假乱真”作为绘画效果的主要追求之一。而随着其后画论思想的发展,花鸟画逐渐脱离了形似限制,成为文人墨客写意抒怀的另一种寄托。明清时期,徐渭、朱耷、石涛等花鸟画大师,皆开一时风致,为后来者拓展了视野,特别是朱耷的“意象”造型,更为人们所推崇。
近代以来,又有齐白石、李苦禅等大家,师法古人,自成一格。齐白石在表达绘画创作观念时曾说,作画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并致力于“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李苦禅的水墨大黑鸟,则融合了鹰、雕、鹫、隼等猛禽神韵。在《写鹰随感录》一文中,李苦禅说:“须知,在大写意的传统造形观念中,从不追寻极目所知的表象,亦不妄生非目所知的‘抽象’,乃只要求‘以意为之’的意象……余画雄鹰,乃胸中众鹰之‘合象’——庄生之大鹏是也!”可知他所希望画出的“鹰”,是庄子《逍遥游》中的鹏鸟,虽以鹰的形态出现,实则以意造型、以意造境,且具有比鹰更加扩大的视野与蕴含。可见,中国花鸟画,也具有与人物、山水画相似的造型特征,是传花鸟之神与写内心之意的一种融合。
现今,随着素描、水彩、水粉、油画等西方绘画技法与理念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国画形象表现的可能。中国画的造型特征同样与时俱进,不仅在中国的人物、山水、花鸟画中继续展现着价值,而且在西方绘画的创作中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中西合璧的佳作,对世界绘画艺术的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丰富作用。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10日 第 07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在不真实中还原真实——中国画的造型特征”,希望大家喜欢。在不真实中还原真实(中国画继承...
2018-05-10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曹雕先生油画中清纯美丽的女性,彰显了东方的文化精神”,希望大家喜欢。中 国 当 代 艺 术 家 曹 雕...
2017-12-04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旅澳艺术家王俊——观念和知识法国、中国巡展法国站”,希望大家喜欢。展览主题:观念和知识——中国优秀艺术...
2018-06-19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专注微雕近六十年的朱德祥——刀走毫厘微中见艺”,希望大家喜欢。专注微雕近六十年的朱德祥——...
2018-06-13
热门文章
青春人民日报图片:图片报道大运会闭幕式
融水苗族自治县全县图片:杆洞乡花孖村公路
黔江区人民日报图片:扶贫安置点风景美如画
门头沟区人民日报图片:端上“绿饭碗”
钉子两颗图片:小伙吞下2颗10厘米长钉2年后钉子钻出肚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