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多些大国工匠少些“差不多先生”(各抒己见)

多些大国工匠少些“差不多先生”(各抒己见)

发布于:2016-03-28 09:03:00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多些大国工匠少些“差不多先生”(各抒己见)”,希望大家喜欢。

多些大国工匠 少些“差不多先生”(各抒己见)

左 娅

●差了点工匠精神,就差了一大截市场竞争力:短期看,反复纠错,增加了人工和材料成本,挤压了利润空间,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长远看,品牌口碑受到影响,势必制约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阻碍转型升级

去年底,笔者定制了一套家具,没想到3个月了还没完工:壁橱装斜了,衣柜内格尺寸搞错了,柜壁上还有两个小洞——大概是安装工人错打了两个钉子孔。更离谱的是,监理给出的整改建议是用贴纸遮住小洞了事,“反正是靠墙的一面,平时也看不见,差不多就行了”。客服倒不推卸责任,答应逐一整改。可设计师、监理、安装工人一波波地来,一次次地改,又一遍遍地再次搞错细节,像极了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虽然衣柜板材质量并不差,售后服务也称得上负责,但这些原本可以带给用户的好体验全被“差不多先生”们破坏了。

糟糕的是,当下在中国制造领域中,“差不多先生”不在少数。如今,我国有约220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是响当当的制造业大国。然而在全球市场上,谈起“品质”“质量”,却很少把中国制造排在前头。中国制造产量大,附加值偏低,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叫得响的国际大牌很少。究其原因,就是“差不多先生”太多,企业缺乏工匠精神。

差了点工匠精神,就差了一大截市场竞争力:短期看,反复纠错,增加了人工和材料成本,挤压了利润空间,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长远看,品牌口碑受到影响,势必制约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阻碍转型升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戳中了要害。从日本的轻工产品到德国的精密机床和仪器,再到瑞士的机械手表,我们不难看到工匠精神带给一国制造业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强大生命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更加重视发展制造业,中国制造若想占据一席之地,培育工匠精神尤为必要。

工匠精神从哪里来?

首先来自“认真做事”的态度,表现为对产品品质的执着。市场竞争从来都是产品为王。在市场高速增长阶段,也许花里胡哨的广告和五花八门的概念能暂时吸引部分消费者,但市场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最终在大浪淘沙中胜出的,一定是产品本身有竞争力的企业。以前,不少中国企业忙于追求规模的扩张,对产品品质重视不足,导致一些中国制造贴心的设计不多,常常在细节上被日本和德国比下去。如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靠规模高速扩张赚取利润变难了,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却在提升,不花心思锻造产品的企业迟早难以为继。

当然,形成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若想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妨先从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入手。仍以定制衣柜为例,如果企业严格要求衣柜内格的每一个尺寸都在图纸上标明并列入合同,设计、生产、安装环节逐一核对,尺寸的错误完全可以避免;如果有详细的交货标准且权责明晰,消费者就不会看到倾斜的壁橱和有洞的衣柜。

培育工匠精神也离不开良好外部环境的支持。培育工匠精神就要培养一批好工匠,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制度安排,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工队伍。同时,只有知识产权保护到位、仿冒制假者受到严惩,创新的经济效益才能凸显,企业创新的动力才更足。

培育工匠精神,我们有基础——中国历史上不乏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师,在飞机、火箭等多个行业中,工匠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培育工匠精神,眼下也有契机——国人消费正在升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青睐,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定会获得市场的奖励。期待着中国能少些“差不多先生”,多些大国工匠!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28日 19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