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中国试飞隐形无人攻击机飞翼布局可深入敌后作战

中国试飞隐形无人攻击机飞翼布局可深入敌后作战

发布于:2013-05-15 14:16:00 来源:钱江晚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钱江晚报的“中国试飞隐形无人攻击机飞翼布局可深入敌后作战”,希望大家喜欢。

或许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在2011年1月11日歼-20横空出世后不到一个月,2月4日,美国高调宣布X-47B无人机首飞,仿佛是对歼-20的一种示威。

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飞翼布局隐形无人机,其蝙蝠式的外形与X-47B同样“科幻”。

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西方媒体密集报道了被称为“利剑”的中国首型隐形无人机,于5月6日完成了地面滑行测试的消息。如其尽快首飞,中国将成为美法之后第三个试飞大型隐形无人攻击机的国家。

遥相呼应,5月4日,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完成了X-47B的首次阻拦着陆试验,这是该机继完成陆上弹射起飞和上舰适应试验后的最新进展。

当今世界航空装备,无人化、隐形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美军已将无人机投入战场,各国都竞相发展无人机。其中,飞翼隐形无人机堪称“重中之重”——X-47B、“神经元”、“利剑”、“电鳐”、“雷神”……来势汹汹。

“利剑”的长短——深入敌后取敌首 红外隐形还需努力

根据《中国航空报》等专业媒体的报道,“利剑”无人机经过3年的试制后,于2012年12月在江西某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随后进行了密集的地面测试。

坊间普遍认为,“利剑”的设计理念与X-47B原型机类似。

根据资料及照片,“利剑”翼展为14米左右,外形布局采用了和X47B类似的飞翼无尾布局,具备良好的隐形能力及战场生存能力。据《科技日报》报道,该机机身采用复合材料制造,机腹弹仓经过特殊设计,并具有自动跟踪和侦察功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而从此前公开的图片和消息来看,“利剑”无人机实现了翼身融合的飞翼布局,大量使用了各种复合材料和新工艺,这些都决定了“利剑”的雷达反射信号特征非常低,从而可以对敌后纵深高价值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可谓“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这一“撒手锏”,是中国现役有人战机所不具备的。

不过,从网络上的图片来看,“利剑”无人机的尾喷口设计并没有采用隐形化处理,而是直接裸露在外。这样,尾喷口的高温,会导致被敌方红外传感器发现的概率增加。而试飞中的X-47B和“神经元”,尾喷口都采用了隐形设计。

联系到国产歼-20和歼-31隐形战斗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